陜西寶雞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文化特色
1987年,四個佛指舍利出土于陜西寶雞法門寺唐代地宮。其中一個顏色略黃,質地像骨頭,表面有裂縫和斑點。根據地宮出土的寶函鑿文: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佛真身寶函,被認定為佛陀真身靈骨;其他三種質地都像白玉,被認定為影骨。影骨是靈骨的影應和應現,以證明靈骨的不朽,也被視為圣骨,供養規格與佛的真實舍利相同。
在佛教中,高僧大德死后留下的頭發、牙齒、骨骼和骨灰被稱為舍利;火化后產生的晶體被稱為舍利子?,F代佛教大師印光大師認為:舍利者,是梵語,這云身骨,也云靈骨。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不練精、氣、神所成。心與道舍,心與佛舍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成舍利。也就是說,舍利子是火葬后留下的結晶。
根據唐代佛教史籍記載,如《破邪記》、《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法園珠林》,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后留下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塊中指骨和8.4萬塊真正的舍利。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了弘揚佛法,將佛舍利送到世界各國建塔供奉。其中,中國有19座,寶雞法門寺為第五座,供奉佛指舍利。自古以來,佛指舍利就被視為國寶圣物,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主要來自五個方面:
一是神圣。佛指舍利的重要價值在于,這是佛釋迦牟尼佛真身上的中指骨?!洞蟀隳P經》云:若見如來舍利,即見佛。佛指舍利不僅是佛釋迦牟尼的象征,也是佛教言教和佛教佛教的象征,是當今佛教最高的圣物,具有神圣崇高的地位。佛教崇拜是佛教崇拜的核心形式,是佛像、佛經、佛地、佛寺等其他佛教崇拜方式無法比擬的。正因為如此,佛指舍利每次出國拜禮,都是萬人空巷,萬人頂禮膜拜。
第二,獨特性。稀有的東西很貴。據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舍利有8.4萬多個,但佛指舍利只有一個。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發現這個真正的佛指舍利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爭議。也就是說,法門寺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唯一的佛指舍利。
三是真實性。法門寺佛是指舍利歷史悠久,傳承有序,來源神圣,文獻和碑文相互證明。佛指舍利的形狀,唐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記載:舍利,一開始像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空方正,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滑。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記載,佛指舍利長一寸二分,上下折疊,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略高,中間有隱痕,顏色白如雨少青,細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二角有文字,文字不徹底。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長40.3毫米,外徑17毫米.55——20.11毫米,腔徑13.75——16.5毫米,重16.2克,形狀與文獻記憶一致,但由于液體浸泡幾千年,顏色變得有點黃。從北魏到唐朝,歷代皇帝開法門寺地宮迎佛指舍利。《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料都有詳細記載,具有確鑿的傳承性。唐朝時,韓愈告誡唐憲宗不要迎奉舍利,被貶的故事也發生了,并留下了兩部著名的作品:《告誡佛骨表》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因此,從古至今,幾乎沒有人懷疑佛指舍利的真實性。
四是靈感。佛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和引導人們放棄邪惡和善良,佛教是指舍利在激勵人民、展示教育、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和精神自我克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歷史上,佛教是指舍利長期受到皇室和人民的熱烈崇拜和虔誠支持,不僅激勵了佛教內部各派的信徒,也激勵了從皇室到地方、從官方到民間的各個階層。它的吸引力是前所未有的,無與倫比的。特別是唐朝200多年來,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西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開示和迎奉佛指舍利,地主富商都會競相施舍,幫助窮人;賊匪痞懺悔,斷惡修善;宗派斗爭放棄干戈,拱手言和;病人殘弱,感到安慰,精神振作??梢哉f,佛指舍利不僅僅是宗教圣物,更是團結各方、緩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法寶。
五是神奇。佛指舍利歷時2500多年而不朽,本身就是奇跡。和許多宗教一樣,佛指舍利也經常伴隨著一些超自然的事件。這些事件有的可能是巧合,有的則無法用現代科學理論來解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佛指舍利的神秘感和神奇感。1987年,考古學家在法門寺地宮打開佛指舍利的寶函時,正好是農歷四月初八,也就是佛教中的佛生日。
佛指舍利雖然是宗教圣物,但已經超越了宗教范疇,成為祈福消災的精神寄托,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