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真如寺-元朝古寺到處都是古風
上海真如寺飽經風霜。它建于元代,經過多次修復和擴建,這就是你現在看到的真如寺的樣子。據說寺內梁柱的構造始于元代,是元代的古董。
上海真如寺也被稱為普陀真如寺。真如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區鎮北首,占地近15畝,建筑面積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教寺廟,原名萬壽寺,俗稱大寺廟,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在上海普陀區,歷史上有許多寺廟,但絕大多數都被廢棄了。保留的寺廟是建造寺廟最早、影響最深的寺廟。
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將其移至桃浦、梨園浜交匯處東北側,改名為真如寺。寺名取自佛經《成唯識論》中的解釋:真,謂真,顯非虛假;如,謂如常,表無變易。所謂這真如,在一切位,常如其性,所以說真如。寺內橫梁對聯有句佛日光輝崇盛世群咸悟真如,指出了寺名的起源。
真如寺遷建后,由于香火旺盛,寺前出現市場,緣寺得名,稱真如市。隨著集鎮的發展,鎮北的真如寺也在擴大。正殿(大雄寶殿)周圍擴建了許多偏殿佛閣。清末,東陽有觀音殿和伽藍殿,西陽有十王殿和痘司殿。寺前有韋陀殿、鄂王殿、魯班殿、財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殿、文昌殿、西方境等,形成了大型寺廟建筑。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東進時,除正殿外,大部分建筑被毀。
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寬、深三間,內部結構極其復雜,歷代屢修復。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和尚道欣、弘志年間(1488-1505年)和尚法雷兩次重建,清光緒20年(1894年)由楊耀文、甘士林等發起。,并與上海壽圣庵和尚念岸、念倫聯合發起籌集寺廟的活動,對原大殿進行大修。現存梁、柱、斗拱等主體結構及大部分構件均為元代原物,是我國佛教寺院為數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活動停止,寺廟內的佛像被破壞。197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對寺廟進行了大修,發現寺廟的前額底部寫著七年、夏月、二十一日字樣,因此確定寺廟是元代建筑的保護建筑。
上海真如寺是一座建于元朝的古寺。白墻黑瓦,古風無處不在。幾百年來,香火一直在蓬勃發展。真如寺是一座安靜的寺廟。對于喜歡安靜的香客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好地方。在這里,你可以靜靜地祈禱和思考生活。你會覺得你的情緒已經沉淀了很多。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你也需要有這樣一個地方來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