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紅云金頂”聞名于世的佛教名山!
中國貴州省梵凈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擁有53處世界遺產。這處新晉“世遺”,你知道多少呢?
為什么叫梵凈山?
梵凈山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有說法稱,它的聞名與開發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凈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凈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地位。一大奇觀“萬米睡佛”,極像大肚彌勒,被譽為世界之最。
公開資料顯示,梵凈山正式載于史冊,始于漢代。到了唐代,官方已在梵凈山西麓設立“思邛縣”。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因唐“思邛縣”而得名,佛教于此時傳入梵凈山。
明初,梵凈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并稱:“九龍山”、“飯甑山”、“梵凈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聳,脈分九支,故稱“九龍山”,又因金頂孤峰突起,形如飯甑,故稱“飯甑山”。還因明代該山佛教興盛,寺剎林立,為梵天凈土,故名“梵凈山”。
梵凈山上有什么?
歷來,梵凈山都被譽為“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原始生態保存得相當之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
細細數來,梵凈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游不可多得的地方。還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稱號。
梵凈山也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它形成始于距今10-14億年之間,具有地層巖石的地球化學組成純潔、構造奇特磅礴、山岳冰川地貌多姿多彩等三大地質特色,在此基礎上造就了地球上一處獨特而美妙絕倫的風景勝地,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岳地貌。
“紅云金頂”?
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梵凈山獨具一格的景致。
“紅云金頂”聞名于世: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云瑞氣常繞四周,被冠以“紅云金頂”的名號,諧“鴻運金頂”,似飛天游龍,極為壯美。
天氣寒冷的時候,梵凈山景區也會被雪、冰覆蓋,雨雪凝凍形成的“山石云瀑”奇景,令人嘆為觀止。
除此之外,一尊“賜敕碑”則是了解梵凈山的重要渠道。它是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由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凈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跡、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極具歷史價值。
梵凈山的申遺之路大致開始于2015年初,最終在2018年7月2日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