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旅游疲軟的原因是什么?
自上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古鎮開發或運營失敗的案例,如投資20億元的成都龍潭古鎮。此外,還有咸陽東黃古鎮、宜昌龍泉鋪古鎮、常州楊橋古鎮、神木高家堡古鎮等大量名單……這些古鎮要么破產,要么入不敷出。
古鎮旅游業的發展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現象?以下五個原因。
風潮退去
近幾年古鎮旅游熱潮與2015年以來特色小鎮發展熱潮密切相關。在特色城鎮發展的早期階段,由于缺乏成功的經營案例,烏鎮創新、古北水鎮、花灣創新已成為行業基準,這些行業基準模式隨著特色城鎮發展的需要,反復提及和宣傳,實際上占據了旅游信息的前沿,極大地影響了游客目的地的選擇,為古鎮帶來了巨大的游客流量。
自2017年8月以來,國家收緊了特色城鎮發展的差距。自2018年以來,第三批國家特色城鎮的應用尚未啟動。2015年、2016年、2017年百度搜索指數均有明顯高峰,進入2018年后,搜索強度大大減弱。同時,國務院約束地方政府不得背書有關項目,PPP項目收緊加速了特色小鎮退潮。
隨著特色城鎮趨勢的逐漸消退,相應的古鎮關注度降低,這可以從古北水鎮和烏鎮的百度搜索指數中看出。各種古鎮發展的失敗加強了人們的反思。輿論制高點的喪失,風口不存在,關注度大大降低,使得古鎮旅游熱度開始下降。
競爭加劇
自2015年以來,資本參與了古鎮的發展。經典古鎮被反復研究,在形式和經營上被復制,開發或模仿了大量同質的古鎮、古鎮和古城。例如,2016年初,浙江公布了79個特色城鎮名單,并宣傳10年內將建設1000個特色城鎮,其中大部分是有一定歷史的古鎮,其中大部分是烏鎮、同里、周莊、年華灣等。
在這種同質化的古鎮競爭中,古北水鎮、烏鎮、年華灣等早期積累的創新和特色迅速被復制,對全國古鎮的影響是一樣的,甚至立面、招牌、小吃也差不多。同質化的古鎮發展造成了人們的審美疲勞。大量游客的高峰體驗只能讓游客品嘗,看不到文化只能看到形式,沒有體驗只能忍受擁擠,人們對古鎮的新奇心正在減弱,從根本上削弱了古鎮旅游的魅力。中青旅半年報也相應提到了這一點。
旅游生命周期
目前,古鎮的發展和運營實際上已經成為資本主導的產物,因此其產品的生命周期也發生了變化。原古鎮旅游符合巴特勒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論。它有一個完整的探索、參與、發展、鞏固、停止、復蘇或衰落周期。例如,周莊經歷了未知的探索期和少數游客的參與期,然后慢慢進入長期發展階段。
烏鎮也是如此。它有很長的探索期和參與期。在此期間,可以從容構建整個古鎮的風格體系和特色風情,逐步形成強大的管理團隊。進入發展期后,可以爆發持續穩定的增長,不斷創新,打破舊形象,引領旅游發展。
然而,目前的古鎮不再是這種模式。隨著大資本的進入,古鎮的發展越來越類似于主題公園的發展:大資本迅速進入項目現場,一次性復制或抄襲國內外最佳古鎮經驗,一次性開發古鎮和仿古鎮,定型未來發展戰略,一次性完成運營團隊建設,在開業前夕,通過大量廣告運營迅速積累人氣和知名度,開業之初,我們迅速跳過了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探索期和參與期,一步到位直接進入快速發展期。一步到位是向游客展示成熟的產品。剩下的就是如何把產品賣給游客。
在目前的模式下,由于早期有大量的資金進行宣傳、營銷和推廣,就像主題公園一樣,一開始面臨著游客的巨大影響,但后續的持續努力需要穩定的資本流和項目刺激,不斷提高人們的期望,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一旦這種資本勢頭減弱,內容制作就會疲軟,強刺激效果就會迅速減弱,從三年到一年不等,新的吸引力就會疲軟。直接結果是游客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
此外,追隨項目開發和成功的R&D人員和管理人員在項目成功后陸續退出或獨立門戶,新員工缺乏經驗,導致創新能力不足和運營質量下降。最終會直接影響游客體驗質量的下降,加速這個生命周期的到來。
在古北水鎮的案例中,早期北方水鎮的概念確實很明亮。北京周邊的京韻和江南水鎮意味著它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在水鎮的概念被其他競爭對手使用后,下一個內容開發無力,無論是長城+戰略、水文化、星空小鎮等都難以再次強烈吸引游客,因此其下滑是合理的。烏鎮也是如此。西門東門的概念已經老了,烏鎮戲劇節到第六屆還沒有取得重大突破,互聯網會議也沒有什么新鮮事。各方面的探索都遇到了瓶頸,內容創新薄弱,產品生命周期停滯。
重資產經營模式轉型
目前,大多數古鎮旅游都是重資產管理。在土地價值飆升的年代,重資產管理代表著財富的快速增長。然而,在房地產業低迷、金融市場不樂觀的背景下,重資產管理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這也反映在國內古鎮旅游的發展和運營中。
重資產管理在早期發展中必須有強大的資本投資,如古北水鎮投資聲稱達到45億,整體運營需要巨大的投資,如早期管理保護、運營成本巨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如果不考慮股權運營,即使古北水鎮年收入超過7億,直接收回投資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因此,在目前中國古鎮的經營模式下,前期必然會瘋狂吸引游客,營造古鎮的繁華景象,然后通過股權市場或房地產市場兌現部分投資,實現重資產經營向輕資產經營的轉型。例如,2018年6月,京能集團轉讓了古北水鎮20%的股權作價17億元,而古北水鎮在年報中仍能實現增長,則依賴于房地產開發。
一旦早期投資者逐漸退出重資產領域,只維持輕資產經營,相應的經營投資將不可避免地減少,然后投資者利潤預期很高,投資不一定會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經營投資和質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經濟放緩
自2017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實體經濟低迷,虛擬經濟低迷。在此背景下,個人收入增長放緩是不可避免的,削減一些高價家庭項目已成為選擇。古北水鎮、烏鎮、年華灣等古鎮項目,一方面離城市有一定距離,另一方不超過一般意義,加上旅游成本不低,已成為人們削減的第一項支出,對經濟環境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