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沙溪古鎮-千年歷史文化名鎮
沙溪古鎮位于云南劍川西南部,位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并流自然保護區東南部。它位于大理風景名勝區和麗江古城之間。著名的石寶山就在這里。沙溪古鎮是一個真正的古鎮,古色古香,至今仍保持著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古廟、古臺、古店、馬店、古紅砂石街、百年古樹、古巷、古寨門。
沙溪古鎮歷史悠久
沙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鰲峰山古墓集團和沙溪東華叢山銅礦遺址悄然告訴我們,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形成了以黑惠江為中心的青銅冶煉生產基地。當時,沙溪的祖先擁有較高的青銅冶煉技術,成為云南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唐宋時期,沙溪作為南詔、大理古道上的古鎮,發揮著積極作用。眾所周知,佛教對南詔和大理國有著深遠的影響,給南詔和大理國的文化帶來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沙溪是當時佛教文化傳播的見證之一。最好的解釋是沙登靜和石中山沿線留下的南詔和大理國時期挖掘的石窟。也就是說,唐宋時期,沙溪是唐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古道上的陸路碼頭,因為它位于南詔、大理國通往沙登晶、石鐘山石窟的必經之地。
沙溪興教寺文化
南詔、大理歷史文化與宗教藝術研究專家、白族文化學者董增旭表示,沙溪古鎮以四方街為中心,興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
興教寺建于明永樂13年,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保存最大、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興教寺保存的明代壁畫深受中原繪畫風格的影響,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它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白族繪畫藝術的瑰寶。興教寺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湛的明代建筑藝術令人驚嘆。
興教寺大殿的建筑結構特點:南北順深長18米,東西深14.5米,高19米。梁柱肥大,莊重,斗拱厚實大方。12根柱子稍微傾斜,中間有兩根橫梁和橫梁支撐屋頂。建筑物的重力合理分解在斗拱和柱墻上,形成了如此巨大開放的大廳空間,中間沒有柱子。而且,這種建筑結構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眾所周知,云南是地震多發區,但經過600年的多次地震破壞,它巍然屹立,絲毫不變形。
這些建筑的梁柱連接技術精致復雜,工藝氛圍大。它們不僅保留了宋元時期古建筑的遺產風格,而且深受白族建筑風格和藏族寺廟建筑風格的影響。
千年集市-寺登街
寺登街是沙溪的靈魂和核心,是沙溪貿易的地方。位于沙溪壩子中央鰲峰山頂,黑惠江S大彎環頂部,依山傍水,是地理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是集寺廟、古戲臺、商鋪、馬店、開闊的紅砂石街、百年古樹、古巷道、寨門于一體,功能齊全的千年古市場。被世界紀念建筑基金會專家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市場!
寺登街過去每隔三天就有一個街市,非常熱鬧。來自世界各地的馬邦在街上的前一天下午通過小巷來到古街投店。在舞臺上,洞經古樂、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于街前下午開始。表演持續了兩天,當地人稱之為兩夜兩天戲。
寺登街最具商業氣息,體現茶馬古道市場的建筑是密布在街道周圍和巷道兩旁的商業建筑。這是整個街場歷千年而不衰的保證。前后馬店簡單來說就是臨街、臨巷的房子開店,主要是做生意或者租給別人,后面的房子和庭院開成馬店,供馬幫、客商住宿、庫存、南北馬匹儲存。這種商業布局在整個四方街地保存在整個四方街和三條古巷道周圍,成為茶馬古道市場唯一幸存下來的集鎮。
古戲臺
古戲臺是寺登街上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寺登街東面建筑群中央的街道上。它與西面的興教寺廟和寺廟建筑成一個中軸線。寺登街分為南北兩半,為各種業務范圍提供實物標志。古戲臺與興教寺遙相響應。每逢民族節日,全鎮白族兒女都穿著節日服裝,彈著龍頭三弦,齊聚四方街,在舞臺上載歌載舞,四方街人頭涌動,興教寺善男信女敬拜神佛,一片歡樂吉祥。最熱鬧的是每年農歷二月八太子會。據說沙溪一直有這樣的規矩,沒有在四方街古戲臺上演過,不能稱之為沙溪人??梢娝姆浇止艖蚺_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每個沙溪人都為能夠在古代舞臺上表演而自豪,并將舞臺表演視為沙溪人的重要象征。這一傳統創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歌手和舞者,使沙溪擁有大量的音樂人才和人才,成為外人眼中的歌舞之鄉。沙溪白族是一個歌舞民族,惠水美,沙溪女孩更美在馬幫心中說出了沙溪。
走在古街的紅砂石板上,登上古舞臺,看看四方街的商店和馬店,走在黑河上的玉金橋上,感受興教寺各類佛教融為一體的寺廟,聽沙溪洞古樂,體驗古民族古音樂的魅力,看白族傳統霸王鞭,跳白族傳統肖拉士舞,聽沙溪姑娘唱白色調,品嘗沙溪土特產人參、松茸、羊奶餅,我們很高興茶馬古道上能保存下一個完整的古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