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徽州古村落保護利用的思考
古村落是農村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村落因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被稱為最美麗的村莊,是徽州獨特區域文化的標本?;罩莠F有的古村落遍布各個角落。如何看待這種懷舊,處理繼承與發展、修復與創新、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在徽州古村落的演變過程中,經歷了從移民到本土化的轉變。三次南遷時,中原家族擇地而居。村莊位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集風水因素、安全功能、生活需求于一體。
民族生活和民族管理是徽州古村落社會的主要特點,水口、街道、祠堂、天井等封閉空間序列內向;馬頭墻的出現糾正了徽州建筑嚴肅莊重的建筑形狀,分散的群體組合增加了古村落的節奏和靈活性;道路、橋梁、井、臺灣、亭臺樓閣、塔等公共設施的建設和補充,改善了村莊景觀集團。
徽州古村落文化豐富多彩。徽州古村落祠堂、書院、水口、園林的建設處別具一格,具有濃郁的生活文化氛圍;門、窗、柱等不同部位構件的雕刻裝飾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罩萁ㄖ娜^和三雕是徽州鄉愁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徽州古村落、古建筑分散,保護利用不平衡,分散在村鎮、偏遠地區,古建筑破壞嚴重,關注不高,自然破壞、人為破壞、建設性破壞,呈現綜合破壞現象,部分傳統村落逐漸消亡。古建筑構件嚴重流失,徽州古村落保護利用任務艱巨。
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積累和優化,徽州古村落在規劃、建筑建設、景觀塑造和裝飾應用中處處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因此,全面保護、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古村落、古建筑等其文化內涵,需要政府的領導、人民的參與和多部門的聯系。
1.保持古村落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徽州古村落以天人合一的優良生活環境而聞名。在現有的徽州古村落中,除了建成旅游景點外,大部分都處于或面臨著無規則的改造和建設。新建擴建建筑尋求創新和差異,缺乏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與傳統古建筑融合差,破壞了古村落的整體風格。因此,古村落的保護需要遵循完整性和功能性的原則,繼承傳統的村莊規劃和景觀規劃理念,合理開展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控制規劃,根據現代生活的要求改善基礎設施,不改變村莊的原始模式,改善民生的需要。
2.促進古村落建筑風格創新。粉墻、黛瓦、天井、馬頭墻等徽派建筑特色是人、建筑、環境在特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在新形勢下,要探索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將徽派建筑中的優質基因變異改良后植入現代建筑,賦予古村落新的生命。
保持古村落文化多樣性?;罩莨糯迓湮幕w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集多維文化于一體。繼承徽州背景,一方面需要激活徽州三雕刻等有形載體,探索新材料,改進技術流程,將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以現代語言和表達傳遞文化信息,突破特色城市化發展瓶頸;另一方面,需要復活無形資源,整合當地民間歷史文化和文明建設,拓寬視野,挖掘靜態資源的價值核心,將現代觀念注入傳統文化。
四、規范古村落的保護利用?;罩莨糯迓涫峭钅蠂H文化旅游示范區和國家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的主要載體。古村落污水處理和改善水質不僅需要先進的科研成果和理論支持,還需要規范法律法規,攔截污染源。徽州古村落作為名片,要全面、正確、規范地闡述徽文化內涵,促進傳統旅游業升級。
注重古建筑的可持續保護利用。徽州古村落是有機整體的軀干古建筑單體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其可持續保護利用路徑可根據建設時代與技術傳承的差異合理分類。一種是文物(被動)的保護和利用。對于重要或重大歷史事件的傳統建筑、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和難以修復的現有建筑(組),實體按照修復舊的原則進行維護或修復。建筑的原始功能已經喪失或下降,僅供觀賞和研究。一是開發型(主動型)保護,根據現代功能和要求,從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的總體考慮,對一般或無特殊價值和意義的古建筑(組)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目前保護利用的古村落、古建筑(群)多為綜合保護利用,既有文物保護又有開放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