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口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蕩口古鎮位于無錫東南鵝湖鎮,東枕鵝胗蕩,南挽南青蕩,北連蔡灣蕩,西連蘇舍蕩,古鎮四周,河網密布。伯瀆河與市河、北倉河、北新河、東新河、鰻魚浜、銀魚浜、廟浜、新開河縱橫交錯。湖泊、河浜、橋梁、船只、修復后的池塘、水榭、港口和豐富的地方產品構成了蕩口親水文化的美麗畫卷。
古名丁舍,傳說是東漢孝子丁蘭的故鄉,因位于鵝胗蕩口而得名,美麗的鵝湖孕育了這座歷史名鎮。鎮上居民多為華氏,其祖先華貞固熟讀諸子百家,有《焦得集》行世,族內子孫代代相傳。因此,孝義之風盛行,物華天寶、鐘靈玉秀、名人輩出,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成為江南糧賦第一鄉。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小橋流水,環境優雅。
蕩口古鎮歷史文化街區經過幾年的保護和發展,按照國家5進行保護和發展A一級旅游景區精心打造成集旅游、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江南水鄉古鎮。蕩口歷史遺存眾多,有四個省級文保單位,一個市級文保單位,一個控保單位,50座歷史建筑。2004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確定為無錫五大重點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名鎮)之一,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歷代文人墨客多有贊美之詞。清代詩人杜漢階的竹枝詩說:東南巨浸在鵝湖中,煙波萬疊。云外青山遙映帶,風景如邑西無。秦琦的詩說:鵝湖美水深,系帶壺取次倒。查詢是水鄉風味好,銀魚如雪如針。儂有雞頭正堪胗蕩青波。楊南峰詩道:天知早稻來了,所以放晴日開。老酒深缸軟草鋪,與君同太平杯。文征明也有詩句云:翹首鵝湖剛百里,遙憐歲晚客間身。”
浣熊打著河灘,客船停在屋檐下。小橋流水、河邊住宅、河邊港口、船舶交流,形成了強烈的水鄉特色。根據古鎮核心區保護性修復實施方案,修復建設橋梁24座,包括石拱橋、石板橋、走廊橋、單孔、多孔、不同形式。這些橋梁詮釋了人們為人民積累財富、做好事、造福桑子、倡導孝道的生動故事。
蕩口船種類繁多,包括米包子船、火輪船、船舶、烏蓬船(也稱為馬克船)、小網船、泥船、小畫子船、蚱蜢船、鳥船、龍船、漿船,以及救火、澆水的洋龍船。
江南的溫暖和溫柔孕育了吳儂軟語的美麗女孩。慵懶悠閑的小鎮生活,小橋流水的愉悅,讓人陶醉在溫柔的鄉村!江南美麗的古鎮人太少了。它們干凈而獨特。他們需要耐心尋找比烏鎮更安靜的東西。不能錯過比周莊美更安靜的古鎮!這是一個被譽為小蘇州和銀蕩口的蕩口古鎮。潺潺的流水環繞著小鎮,陽光充滿了小鎮的溫暖細膩、不做作。
我想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人們會變得簡單和純潔。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大的麻煩,它都會隨著煙灰的反復烹飪而消失。白墻、黑瓦和藍天就像一幅畫,溫暖著這里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