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店鎮:柴扉現在還在 碧水繞古村
在店子鎮的鄉間小路上開車,秋風習習。陽光穿透樹葉,斑駁地灑在樹葉上,黃色的玉米地從附近經過。遠處郁郁蔥蔥的綠色和藍天白云相映成趣,就像走進一幅當地的油畫。
店子鎮毗鄰青新、濰萊兩個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是著名的傳統歷史商埠。
2016年5月,平度市店子鎮正式落戶全國首個國家農業公園項目。一個以休閑創意農業、膠東民俗、生態旅游為特色的農谷鎮,依托原生態山林、百果園、濕地資源,將在這里扎根發芽。
農谷鎮位于店子鎮東部,占地3平方公里。東起茶山,西至李家路,南起老山,北至夾板山,主要包括琥珀楊家、上遷村、下遷村、老山四個村周邊地區。鎮上的四個村莊都建于明朝洪武時期。經過滄桑,有的還刻著歷史的痕跡,有的煥然一新。
下遷村原名拐溝王家。明洪武兩年后,四川王姓搬到這里建村。它被命名為拐溝王家,因為它位于雙山河的拐角處。1308年,該村被洪水淹沒,遷至雙山河水流回旋處。下一詞因下游而流入三點水和一個回旋的遷徙一詞被命名為下遷徙。
走進下遷村,民居排列整齊,漆成銹紅的外墻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寧靜祥和,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魅力。據村委會主任王學福介紹,這個看山看水,留鄉愁的美麗新農村將于10月底揭幕。
穿過雙山河,來到上遷村。與下遷村呈現的現代美麗的新農村氣質不同,上遷村散發著舊時代的味道。上遷村三面環水,東面靠山。從高處俯瞰,河水蜿蜒,樹木茂盛。上遷村的建設時間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F在村里有很多百年古村墻古驛道和清末民初100多個古院落。
走進村子,馬扎上坐著曬太陽的老人,墻根的苔蘚,門前堆積的柴堆里盛開的牽?;ǎ瑯渖系镍B,池塘里的青蛙,農民家里的雞和狗?!@個或靜或動的時間剪影,讓人流連忘返。店子鎮工作人員戴云云介紹,與其他地方的土屋不同,上遷村的老房子都是用石頭做外墻,用土脊做內墻,用青瓦做屋頂,冬暖夏涼,堅固耐用。
簡單、簡單、厚重,老房子充滿了幾百年來遷徙村民的生活標志。戴云云告訴記者,村里有500多間保存完好的老房子,依靠這些資源正在申請山東省的傳統村莊。為了使傳統的古村落充滿活力,這些老房子也將被修復,像舊一樣修復,建成古老的民宿,發展民間旅游。
在村子的西側,有一扇聳立的石門,名叫福地門。石門由一塊200多斤的條石組成,門洞高3米,寬2.5米,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事實上,上遷村有四扇這樣的門。明末清初,為防止山匪入侵,村周圍修建了圍墻,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修建了大門:東門桃園門、南門向陽門、北門永慶門、西門福地門。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如今,村周圍的墻基本上被拆除了,剩下的青石墻基礎仍然可以看到過去的痕跡,四扇門只保留了西門福地門。
店子鎮生態環境優美,尤其是茶山風光。由此,國家4A茶山景區已成為農谷鎮發展的核心。驅車前往茶山,原村通水泥路全部變成瀝青混凝土路面。以前開車過,塵土飛揚,現在好了!旅游去天柱山、茶山、桃花澗、云山觀等主要旅游景點澗、云山觀等主要旅游景點更方便!司機師傅感慨。說話的功夫,便來到茶山腳下??粗@個膠東明珠,眼睛里滿是綠色。
山、石、林、花、果、河、湖、泉、瀑、寺;狀元井、古蛇洞、犬塔忠魂、介蝎斗法、高臺點……茶山的每一個景點都有或凄婉或美麗的傳說。
國家農業公園不是傳統的農舍和農村旅游,而是將農村生活體驗融入農業文化、科研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新旅游模式。農谷鎮項目負責人孫曉明介紹,根據規劃,農谷鎮劃分為以雙山為核心的農業文化體驗帶、以省道219為骨架的現代農業展示帶、以綜合體驗為主的核心示范區、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產業引領區、以聯動發展為特色的輻射帶動區,共規劃22個大項目和40個子項目。
鋪開農谷鎮規劃圖,3萬畝茶山,毗鄰雙山水庫,蜿蜒40公里;依托青山綠水,以黃楊路、李佳路、雙山景觀水系、旅游配送中心、自駕營地、鎮東污水處理廠、茶山民間村項目、茶山現代休閑農業、體驗農場、葡萄酒莊園等工業項目為基礎,以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為特色。(文/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