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風水理念下的神奇天地
中國人幾千年來都在追尋“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這一點,在中國的古村落當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幾乎所有中國的古村落在選址、規劃和布局當中都十分注意風水的因素:靠山即“龍脈”所在,前為“朱雀”,后為“玄武”,左右分別為“青龍”、“白虎”,有山有水,山勢圍合,形成一個藏風聚氣的獨立空間。如果你學會用風水這把鑰匙打開古村落文化景觀的大門,展現在你面前的必將是一方神奇的天地。
安徽省黟縣的西遞村是嚴格按照風水理論構建而成的,整個村莊四面環山,兩條自東向西流的小溪穿村而過,村落仿照船形建造,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經,從而大吉大發”之意。
巨龍戲珠張谷英村
張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這里四面青山環抱,溪水淙淙,風景秀麗,是一處難得的桃源勝景。張谷英村原名叫“渭洞村”,現在的村名是以該村的始祖張谷英的名字命名的。
說起張谷英村村址的選定,如今族人們還會眉飛色舞地講起六百年前的一段傳說。明代洪武年間,從江西過來三個結拜兄弟,一個叫劉萬輔,一個叫李千金,一個叫張谷英。他們結伴來到渭洞山區,見這里山氣氤氳,樹木蔥蘢,溪水清澈,感覺這是一個難得的耕讀之地,遂決定在此擇地定居。三兄弟中的張谷英很懂得風水,他在附近一帶仔細踏勘后,選中了三塊寶地。這三塊寶地的發展情勢各異,分別是“祿位高升”、“四季發財”、“人丁興旺”。張谷英覺得三處都不錯,請兩位朋友先行挑選。劉萬輔挑了“四季發財”,李千金挑了“祿位高升”,張谷英別無選擇,“人丁興旺”這塊地就歸了他。
張氏家門600余年來,雖無名宦顯貴、巨商大賈,但人丁興旺,繁衍至今已26代,現在村內住有2600余人,均是張谷英的后代。
風水遷徙。張谷英村的選址很有講究,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五百里幕阜山綿延至此,突起的三座山丘,像一朵花瓣,把張谷英村環抱在花芯當中。張谷英村北面的龍形山就是風水上所說的“龍脈”集結之地。傳說,張谷英村的地點是在明代洪武年間由始祖張谷英選定的,張谷英與另外兩個結拜兄弟從江西結伴來到渭洞山區,見這里山氣氤氳,樹木蔥蘢,于是決定在此擇地定居。三兄弟中的張谷英分到了一塊主“人丁興旺”的風水寶地。現在村子里住著2600多人,都是始祖張谷英的后代。
張谷英村的“當大門”。一個小男陔正在張谷英村的“當大門”前玩陀螺。“當大門”是張谷英大屋中最先建造的一幢建筑,由張谷英的第6代孫張伏層修建。“當大門”對著獅山與象山,風水上叫“獅象把門”,據說能起到藏風聚氣的效果。
張谷英村就建在龍形山下。龍形山是一座小山,位于盆地中央,形狀像條龍,故而得名。從外觀上看,龍形山下的這大片房屋是連在一起的,因此當地人又把張谷英村稱為“張谷英大屋”。按族譜記載,這片大屋的首建者是張谷英的第6代孫張伏層。他為了恢宏祖業,勵精圖治,于明萬歷年間,將村址從筆架山下的“石橋沖”遷至龍形山下,先筑大屋的“當大門”一幢。此后由于人丁的增多,大屋不斷延展,環繞龍形山達百余間之多。(文/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