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發展古村落,必須保留老味!
在文化旅游部發布的《2018年春季假日旅游指南》中,預計今年春季龍舟比賽、祝福旅游等主題民間旅游將受到青睞,農村旅游的熱度將繼續上升。在農村旅游中,具有自然文化雙重優勢的傳統古村落是主力軍。
自2012年以來,中國已將4153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莊列入中國傳統村莊名單,并逐步納入中央年度財政支持范圍,以促進傳統村莊的保護和發展。中央政府的重視和財政投資為中國傳統古村落的復興注入了活水。
一些名錄中的傳統古村落乘勢發展,合理發展,紛紛搭上旅游快車。旅游業的發展和利用對古村落的保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必須適度合理。千萬不要失去古村風貌、淳樸鄉情等老味道。若過度發展,則會出現諸多弊端,如部分餐飲設施、酒店及道路交通規劃破壞了古村落的完整性。特別遺憾的是,一些古村落在開發后,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簡單而傳統的當地習俗消失了,大量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在追求短期利益時被破壞。
桃柳綠,梨花風,又是一年春季旅游。古村落的旅游發展必須保持老味道。因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古村落的味道就是文化的味道。如果古村落的旅游發展失去了文化的靈魂,它怎么能持續很長時間呢?
在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中保留老味,就是要留住古村落的文化靈魂。這種老味形在外,存在中。形而上是為了保持古村落的整體風格,以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舊建筑進行適當的修復和改造,在保持原有建筑結構和風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水電、照明、廁所、網絡等內部生活設施,滿足現代生活和辦公的需要。是傳承古村落的鄉土風情和民俗,留住古村落的原住民。如果人們不住在里面,所有的村莊都沒有生命。作家馮霽才認為,保護古村落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留住人。
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模式多種多樣,但無論哪種模式,都不能失去古村落的靈魂。正如研究古村落的專家所說,古村落遠不止旅游。古村落是中國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維護中國后代文化認同和情感皈依的紐帶。要充分發揮社會、文化、情感等綜合價值,讓這些活博物館植根于人,留住歷史,與世代居民共守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