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文化——江南精華
中國有大量著名的古典園林,其中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遺物。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謂的江南園林是世界上最好的,蘇州園林是江南的評論。中國建筑業也認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集中在江南,重點是蘇州。大小園林和藝術造詣的精髓在當今世界任何地區都很少見。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蘇州自春秋以來一直是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質豐富、文化發達、風景秀麗的優越條件。自晉朝南遷至清朝以來,歷代貴族官僚不斷在蘇州建設園林供他們享受。因此,現存的蘇州古典園林相當可觀。劉敦禎《蘇州古典園林》一書中討論的古典園林有15處(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怡園、耦園、藝園、環秀別墅、擁翠別墅、鶴園、暢園、壺園、殘粒園、王洗馬巷)。
此外,江南其他地區和北方地區仍有一些著名的古典園林。北京頤和園、北海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勝地是北京最著名的古典園林。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古典園林,無論是封建皇帝的皇家宮殿,還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園,雖然由于地區和業主在政治經濟上的地位不同,在園林規模、風格上表現出自己的特點,但都是為了滿足封建統治階級的快樂生活,在園林布局和景觀藝術技巧上有許多共同點。這些共同點構成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詩情畫意濃厚。從我們欣賞古典園林藝術的角度來看,應特別指出以下園林藝術技術。
首先,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林景觀主要是模仿自然,即利用人工力量營造自然景觀,達到雖有人做,萬自天開的藝術境界。因此,除了園林中的大量建筑外,還要鑿池開山,種花種樹,人工模仿自然景觀,或以古代景觀畫為基礎,參照詩歌的情調,形成許多風景如畫的風景。因此,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詩歌等藝術的綜合體。
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主要取決于中國園林的性質。因為無論是封建皇帝還是官僚地主,他們都渴望城市豐富的物質享受,想要尋求景觀、森林和春天的幸福。因此,他們的園林,除了滿足生活的享受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追求美麗的景觀,以實現生活在城市中,仍然可以享受景觀的樂趣。
其次,由于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中國古典園林大多是封閉的,即園林周圍有圍墻,園林內隱藏著風景。此外,除少數皇家宮殿外,園林面積一般較小。要在很小的范圍內再現自然景觀之美,最重要、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性,使有限的空間呈現出無限豐富的景觀。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
一般來說,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創造豐富園林的最重要手段是采用曲折自由的布局,劃分景區和空間,借景。
與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常用的幾何圖案相比,所謂曲折自由的布局。這種曲折自由的布局在面積較小的江南私家園林中尤為突出。它們強調幽深曲折,所謂景貴如深,不曲不深,就是這種手法。例如,在蘇州大多數花園的入口處,假山、庭院、漏窗等常用作屏障,適當地阻擋了游客的視線,讓人們一進入花園大門,只能隱約看到花園的一個角落,幾經曲折才能看到花園的整個景觀。
蘇州留園以布局緊湊、變化多端、風景優美為特色,首先在園門入口處使用漏窗,強調園內的深度和曲折。至于公園的對景,不像西方公園的軸線對景方式,而是隨著曲折的平面移動,依次展開。有些人在走廊兩側的墻上打開了幾個美麗的窗戶和洞門。當人們穿過它時,它就像一個取景框,把公園里的風景像風景畫一樣反射到美麗的窗戶和洞門上。
至于景區和空間的劃分,就是巧妙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筑等。,將整個公園劃分為幾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的特色,重點突出能體現這個花園主要特色的重點景點。比如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包括中、西、東三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全園的精華。同時,水面積約占整個公園的五分之三,亭亭樓閣,大部分臨水,造型輕盈活潑,盡可能透空,以盡收江南水鄉的自然風光。公園空間處理,利用山、池、樹、亭、亭,少用圍墻。
因此,園處處溝通,相互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另一個例子是北京頤和園,規模大,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為許多景點,其中一些景點還形成了一個大公園,如和諧公園。但在眾多景點中,昆明湖和萬壽山是。正是這些重點景區構成了這些園林的主要特色。不管每個園林的大小,只要主要景區很有特色,即使其他方面稍有欠缺,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林景觀的傳統手法。巧妙地將園林以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引入園林,成為園林的一部分。這種技術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最早的滄浪亭,其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善于借景。因為公園門外有一股清水繞過公園,所以公園在這一側沒有建界墻,而是巧妙地將河水景觀借入公園。
另一個例子是北京頤和園。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遠西山的風景,除了充分發揮名為湖山真意的藝術效果外,還在其他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比如頤和園西堤,除了六座形式不同的橋景外,沒有高大的建筑屏障視線。昆明湖的南北長度也適合將園內所有可見的西山群峰倒映在湖中。同時,兩岸桃柳恰到好處地擋住了圍墻,園內園外的界限無形中消失了。西山的山峰、兩岸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自然融為一體,成為公園的風景。公園的空間范圍幾乎擴大了,風景更加豐富。以萬壽山佛香閣為近景,兩堤玉泉山為中景,西山群峰為遠景,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錦繡湖山詩情畫卷。
在《園冶》一書中,中國古典園林的借景手法總結為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五種方法。上面提到的一些例子,主要屬于借園外場景,是遠借。所謂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主要是指園林內的借景。所謂鄰借,是指園內距離不遠的景物,相互映襯,相互呼應。如頤和園知春亭附近的亭、橋、柳、石等相互借用,顯得協調而美麗。仰借一般是指園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星等天象。然而,仰望山峰、瀑布、蒼松勁柏、宏偉壯麗的建筑也可以稱為仰借。
如果你進入北京北海公園的正門,你可以抬頭仰望出類拔萃的白塔;俯借是指看湖光倒影、看池魚游泳等。;及時借是指善于利用春天的花草、夏天的樹蔭、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景、早晨的夕陽、晚上的夕陽……等等,可以及時借。比如蘇州的網師園,精致深邃,園內重要景知識而聞名。園內重要景區殿春關是根據宋代牡丹詩中的兩句話感謝化學工業的孤獨,保留牡丹殿的春風,用春末的牡丹花進行景觀。
第三,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于利用各種民族風格濃厚的建筑,如亭臺樓閣、樓閣、亭臺樓閣、亭臺樓閣、亭臺樓閣、軒、船館、博物館、橋梁等,結合自然水、石、花、木等,體現各種情趣。以普通亭、廊、橋為例,它們構成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境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亭,不僅造型十分豐富多彩,而且在園林中間起著點景和引景的作用。比如蘇州西園的湖心亭,拙政園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
再比如加廊,它不僅是引導游客在園林中間游覽的路線,也起到了劃分空間、組合景物的作用。例如,當人們走在北京頤和園的走廊里時,他們可以欣賞到昆明湖的美麗風景;蘇州拙政園的水廊輕盈優雅,人行其上,就像凌波漫步;蘇州怡園的復合走廊用花墻隔開。墻上不同形式的漏窗(又稱花窗或花墻洞)使公園有邊界和邊界,就像隔開一樣。風景中有風景,小中見大,變化無窮。這種漏窗廣泛應用于江南古典園林中,這是古代建筑師的杰出創造。
因為原本單調枯燥的墻面,經過漏窗的裝飾,不僅增添了豐富的變化,而且不同的漏窗圖案也成為了墻面上精致的裝飾圖案。通過巧妙運用漏字,景觀更加生動靈巧,增添了無限的趣味。蘇州西園和獅子林漏窗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至于中國園林中的橋梁,它以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藝術中大放異彩。
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和玉帶橋。它們以其生動獨特的造型裝飾了頤和園的風景。此外,江蘇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和蘇州拙政園的廊橋是另一種風格,成為這些園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園林之一(文字/河北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