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與古典園林結緣,共譜天然和諧盛宴
國慶期間,由中國園林博物館主辦,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科學技術進修學院聯合承辦的“祝福祖國”第四屆中秋傳統戲曲文化活動暨慶中秋主題活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圓滿舉行。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而今年的中秋節又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8周年國慶。為體現歌頌祖國、突出各省、各民族文化藝術特色,彰顯和諧社會氛圍,同時緊扣喜迎中秋主題,組委會主創人員在啟動之初就對這場綜合藝術活動做了精心的內容編排和主題設計。在堅決執行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對整場活動各個方面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安排。
活動風格定位祥和、喜氣、歡快、高雅。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條件下,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北京樂器學會利用本部優勢,充分調動文化、演藝方面的資源,邀請到了包括著名藝術家、現代京劇《杜鵑山》中杜媽媽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家劉桂欣老師;國家一級老生演員、梅花獎獲得者王英會老師;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花旦演員,梅花獎得主常秋月老師;嵊州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小生名家劉志霞;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劉惠欣等數十位藝術名家登臺獻藝。10月3日晚七點,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內容上,經典曲目與現代作品融合穿插,異彩紛呈!當《紅樓夢》、《釣金龜》、《天仙配》、《牡丹亭》、《朝陽溝》等這些群眾耳熟能詳的曲目響起的時候,臺下觀眾反響熱烈,掌聲不斷。
在活動現場,這支融合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藝術團隊,充分運用歌、舞、戲的藝術融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任杰、朱紅娜精彩的現場主持下,做到了節目內容豐富、表演形式多樣,整個活動現場反響熱烈。既有器樂、又有聲樂;既有京劇又有昆曲;既有主持人即興有感而發的經典詩詞朗誦、同時還穿插了拜月祈福、現場觀眾采訪互動等豐富的環節。尤其是著名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家劉桂欣老師向大家介紹:為她伴奏使用的京胡,其琴上使用的蒙皮,是來自著名京胡演奏家、民族樂器制作大師劉正輝先生發明的人造環保仿生皮!更是贏得了現場觀眾一片掌聲。
據中國園林博物館宣傳教育部楊秀娟部長介紹:中國園林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永久文化機構,一直以來,以堅持弘揚傳統文化、展示中國園林藝術魅力為己任,為充分利用園林博物館得天獨厚、自由靈動的園林空間和藏風聚氣的山水格局,通過中國園林博物館前三屆中秋音樂會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積累的經驗,今年的活動,充分將戲曲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緊密結合,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戲曲與中國園林文化藝術發生的高度契合與共同完美融合的美感,使之相輔相成、交織融合,使園林因戲曲的植入而體現別樣的文化神韻,這也是此次活動的出發點。
本次活動主策劃、北京樂器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金巖先生介紹說:戲曲是一個融音樂、武術、詩歌、美術、文學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它的表演并不是簡單的程式化來體現的,更重要的是故事情節的豐富和人物內心世界的體驗。戲曲需要“移步換景”亦可動觀、亦可靜觀,而園林中的“移步換景”更是為大眾所公認的。正是戲曲與園林古往今來的淵源,又因戲曲與節日風情、習俗講究息息關聯,使得本屆中國園林博物館中秋戲曲文化惠民不僅僅是戲曲與園林的結緣,更是立足弘揚中華文化及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的一次文化實踐,是以實際行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園林服務于民、使戲曲文化惠民的公益舉措。
本次活動還邀請到了中央音樂學院原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樂器協會民族器樂學會會長陳自明先生,北京科學技術進修學院副院長王立新先生,北京香文化促進會秘書長劉增福先生,中國樂器協會民族器樂學會副會長、北京樂器學會會長劉正輝先生等嘉賓來到現場,與藝術家們一起,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這個融合山水之美的絕妙舞臺,與群眾們一起,在佳節共賞戲曲國粹,感受了戲曲與古典園林的天然和諧,為祖國68周年華誕、2017中秋佳節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文/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