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觴——蘇州園林的水文化
水是環境空間藝術創作的一個要素,可借以構成多種形式的園林景觀,藝術地再現自然、庭園中的水體,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塘、渠、瀑布、噴泉、送水、落水壁泉、水幕等多種形式。水體景觀的構成,往往還借助于池岸的形式,材質砌筑方法以及小橋墩、汀步植物等來加強,水中的游魚、水生植物也能使水體生輝。
蘇州園林的水文化
以水造景,應綜合利用以上要素,結合具體的環境,因地制宜進行藝術創造。智者樂水,所以許多人都十分向往江南水鄉。千百年來,江南水鄉幾乎就是美麗、靈秀、富足的同義詞。
水城是水鄉的博覽會,水巷是水城的精華所在。沒有人不喜歡水巷。人家就“枕”在河流上,生活就“枕”在河流上,人與大自然相依相靠,息息相通,心便覺得踏實而寧靜。到過蘇州的人最難忘的便是水巷,覺得水城中最大方自然的地方還得數水巷。房子就一幢幢清水出芙蓉般地在河邊亭亭玉立著,河水想流就直捷了當地流來了。想出門訪友了,走出家門踏上河埠再跳上小船就凌波而去、想增添一些生活用品,就留心一下窗下河道上來來往往的船只,它們有不少就是為城里的人們送生活必需品的。
閑下來,安安靜靜對著窗外的水和天讀讀書,讀唐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讀宋詞“過盡千帆皆不是”。蘇州水巷里的河上沒有帆,只有櫓,那就改成“過盡千櫓皆不是”吧。等誰呢?你想起了許多發生在蘇州城里的纏綿悱惻的故事,對著靜靜流逝著的河水發呆。有丁丁冬冬的評彈索弦聲隱隱傳來,不知唱的是哪一對才子佳人的命運。
蘇州水巷萬千變化,神奇莫測,春秋晨昏,各有不同。上帝清楚,蘇州水巷是寫不盡、畫不完的。
曲水流觴
太湖之水:涵蓄,有容乃大
長江之水:奔騰,一往無前
運河之水:堅韌,源遠流長
園林之水:平靜,清可鑒人
水是蘇州園林的主要景色,無水不成景,無水不成園。水總是占據園子的中心地帶,房子依水而建,山依水而造。有了水園子就有了活力,仿佛水是血液;有了水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太陽有了反光,仿佛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周圍的一切。園林因水而活,園林因水而美。有水便有橋。橋凌于水上,但橋不是對水的超越,而是對水的依賴。橋或者垂直河流而建,或者與湖中央的亭子相連,讓”走者有一種徒步水上的感覺。但水也會因橋而顯得富有生命。
有了橋,水仿佛就有了脊骨,有了站起身眺望的力量,有了離開自己,從空中反觀自己的路線和支點。有水必有魚。平靜的水因魚的游動而有了無數的視點,讓你目光頓時凝聚在如火焰一樣的紅鯉魚身上。魚是水和人交流的語言,當你撒—把魚食在水中,你便向你聚攏而來,靜止的水開始了流動,波浪的箭頭順著魚的鰭指向你,于是,你便分享到魚的自由和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