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歲寒不變,虛懷唯竹
中國是一個生產竹子的大國,竹子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今天要談論的竹雕是一種特殊的雕刻藝術,在中國悠久而深刻的竹文化和竹工藝傳統的基礎上,隨著明代中后期優雅游戲的興起而成熟。它是文人藝術與民間雕刻技術融合的結晶。
這是一門以竹子為紙,以刀為筆的藝術。刻刀在硬竹板上游走,就像一支蘸著濃墨的狼筆,在情感和繪畫意義上悠閑地游走。竹屑飛翔,流傳的詩歌、精美的畫面、寫意的感覺,逐漸出現在竹板上,給竹板豐富多彩的生活。
將竹子引入文房。精心制作成筆筒、臂架、扇骨等,手里拿著或藏著懷袖,時時玩耍,可觀自然,或仿竹品行。
竹如君子
說到竹子,一定有君子之風,就像《詩經》·衛風·齊奧所說的瞻彼齊奧,綠竹沂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琢。
也許是竹子虛直的品行,在綠竹沂沂河畔,才會想到文采風流的謙虛君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倪贊竹枝圖
因為竹子和文士差不多,文士喜歡竹子,更喜歡和竹子住在一起。比如蘇東坡說:可以吃無肉,不能住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高士雅集圖竹筆筒
然而,由于生活的限制,我們不能在家里種植竹子,所以我們試圖把竹子引入文房。它被精心制作成筆筒、臂架、扇骨等手里拿著或者藏著懷袖,一直玩,可觀自然,仿竹品行。
竹雕西園雅集圖杯
竹刻小史
金、王世祥先生整理的《竹雕藝術》中包含的早期竹雕產品,如晉朝王獻之有斑竹筆筒,名為邱鐘。(根據孫機先生的考試,早期的筆筒功能應該大部分都是用來裝書卷的,直到元代我們才把筆筒放在桌子上),南朝齊高帝給了和尚紹竹根,南朝詩人于欣也有竹根雕刻的杯子。
竹雕劉海戲金蟾
竹雕的繁榮大致始于明代。根據不同的風格和地區,可分為嘉定和金陵。前者以朱鶴、朱英、朱志征三代為代表。其特點是擅長深刻雕刻、透明雕刻、高浮雕、精湛的刀法和華麗的整體風格。后者以濮仲謙為代表,逐漸描繪根雕和竹板。手法采用陰文淺刻,不精雕細琢,追求自然雅趣。
竹雕西廂人物筆筒
(文/楠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