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藝術 | 中國古代園林漏窗技藝
漏窗是一種裝飾性的透氣窗,是一種構成園林景觀的建筑藝術處理工藝,俗稱花墻、花墻洞、花窗。計劃在《園冶》一書中稱之為漏磚墻或漏明墻
大部分漏窗設置在園林內部的隔墻上,多為長廊和半透明庭院。透過漏窗,景區似乎分開,似乎隱藏,光影模糊斑駁,無法實現,隨著游客的腳步,風景也發生了變化,直墻有它,增添了無盡的活力和流動的變化。外墻上很少使用漏窗,以避免泄漏。為了增強圍墻的局部觀賞功能,圍墻一側往往會出現漏窗,但實際上并不透空,另一側仍然是普通墻。
漏窗圖案多種多樣,漏窗本身及其框景,如立體圖片,小中見大,迷人。特別有趣的是,在同一個花園里,不會有類似的漏窗。
漏窗的圖案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漏窗是按照住宅原型,用瓷磚疊成魚鱗、錠子、連錢或條磚。他認為這很普遍,所以他在《園冶》中又舉了16種款式。根據漏窗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磚砌漏窗、磚細漏窗、堆塑漏窗、鋼網水泥砂漿粉漏窗、細石堿澆筑漏窗、燒制漏窗等。其中,磚瓦木漏窗是傳統做法,一般以預期磚為框架,窗芯選擇板瓦、筒瓦、木片、竹筋(或鐵片、鐵條)等,各構件之間的麻紙筋砂漿粘結成一體,頂部設置梁;磚細漏窗由磚細構件組成,其節點傳統上以油灰為粘結材料,必要時可適當用竹梢、鋼絲等粘結構件。
堆塑漏窗是以紙筋砂漿為主要材料形成的漏窗。框架類似于建筑窗。中間的圖案由鐵絲和其他骨架組成,然后由紙筋砂漿多層粉末制成。它只在特別重要的地方使用,而且很少存在;鋼網水泥砂漿粉漏窗目前常用。主要骨架為鋼絲網、鋼筋和水泥,然后對面進行油漆和修改。外框混凝土多,材料來源方便,圖案變化不受材料限制,制作牢固等優點;細石磚澆花窗的缺點是圖案單一,芯寬不易掌握,不適合園林工程;燒花窗采用玻璃材料,是現代工藝,圖案顏色非常單調,不適合古典園林,只有少數獅子林西山走廊。
漏窗多有一圈清水磨磚的邊框,明式做法起兩三條線腳,形成子口柔和優雅。漏窗中間的窗芯彎曲變化很大,形成了不同的圖案,姿勢復雜,不少于數百種。從大的角度來看,圖案可以分為硬場景和軟場景。所謂硬場景,是指窗芯線為直線,將整個花窗分成幾個有角的幾何圖形;軟場景是指窗芯彎曲,圖形無明顯角。相比之下,前者線條棱角分明,筆直挺拔;后者線條曲折迂回,體現了不同的觀賞效果。構圖可分為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但也常混合使用。
幾何圖案多由直線、弧線、圓形等組成。所有直線包括固定勝利、六角形場景、菱花、書條、絳環、套方、冰裂等;所有弧線包括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等。壽字、奎紋、萬字海棠、六角穿梅等。由兩條或兩條以上線條組成。自然身體材料范圍廣,圖案主題象征吉祥或優雅的動植物,屬于松、柏、牡丹、梅、竹、蘭、菊花、香蕉、荷花等花卉主題,屬于獅、虎、云龍、鳳凰、喜鵲、蝙蝠、松鶴圖、柏鹿圖等,物品主題有花瓶、聚寶盆、研究四寶、博古等,以及戲劇人物、故事、象形文字圖案。堆塑漏窗以軟景為主,圖案一般以吉祥物為主題。磚細漏窗有很多硬景,有的是直線形成的,有的是大磚細件雕刻的。
蘇州古典園林中有無數優秀的漏窗景觀。滄浪亭、拙政園、怡園都有長長的復廊。走廊里一個個漏窗,空靈異常。尤其是滄浪亭沿河的墻壁,一字排列,連綿不斷。透過水、光、云、影,讓人覺得園外的滄浪之水仿佛是園內的東西,借景的效果尤為顯著。
漏窗的技術傳承以前是師傅口傳身教的,或者借助簡單的示意圖,好作固多,失傳多。20世紀50年代,劉敦珍先生對蘇州古典園林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收集整理了大量漏窗圖案,對精品進行了詳細的測繪,留下了寶貴的信息。目前,通過對蘇州園林漏窗的普查,園林設計工程部門收集了400多種圖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正在編制圖案數據庫,使這種古老的建筑藝術越來越發揚光大,釋放出其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