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在中國古代建筑的屋脊上裝飾吻獸?
中國古代建筑歷史悠久,建筑外觀特征明顯,由屋頂、屋身、臺基三部分組成。屋頂是整個建筑中最重要、最獨特的部分,屋頂上的吻獸裝飾是中國建筑裝飾的一大特色。中國古典建筑的屋頂一般由一個正脊和四個垂脊組成。古宮正脊兩端各有一獸形裝飾物,因其形狀像尾巴,所以被稱為尾巴或蚩尾
古建筑屋脊上吻獸的來源,古人今人都做過考證,說法不統一。其中,用吻獸驅邪的說法更可靠。
一、屋脊上放置吻獸飾品,是為了展現古建筑的美麗、莊嚴,寄托人們的某種信念。這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表現手法。據中國史料記載,在漢代(前202~220年)之前,更高貴的建筑中,人們經常把鳳凰形象的脊飾從鳥到魚龍的演變。在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明清兩朝),吻的形象越來越接近龍紋,被列為龍子之一。傳說中的龍既有驅邪厭勝之功,又有翻云播雨之力,可以避火、化難、呈祥!
二、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為骨架。在古代,由于科學不發達,防雷措施不利,火災是木結構建筑的最大威脅,防火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所以古人把吻放在屋脊上避火是可以理解的。直到清朝,國家工程中還保留著非常莊嚴的接吻儀式。每當宮殿建成時,負責建造的工作部官員都會從琉璃窯廠迎脊龍(正吻等)入宮。),磕頭燒香,備受尊敬。它被稱為迎吻或迎吻,這表明了吻在古人眼中的重要性。
古建筑屋脊上吻獸的形象和意義也因應用于不同的建筑而有所不同。在一般的宮殿寺廟屋脊上,更多的吻獸面朝內,稱為正脊;在城市建筑和箭頭建筑的正脊上,使用面朝外和背向正脊的獸頭。它就像守衛關闕的士兵。它位于敵樓上,捍衛神圣領土,意味著抵御外敵入侵。
3、根據其他人的研究,在古代,也有以貓頭鷹(即貓頭鷹)的形象作為脊飾。因為貓夜跳蚤,查毫末(莊子語),迷信的古人可以在晚上看到這一點,把它形成屋頂,作為守夜之城,以避免野獸鬼魂的侵犯。這可能就是為什么脊柱被稱為貓!
四、到了漢代,宮廷經常發生火災,宮殿的樓閣都被燒毀了。因此,道士們紛紛提出建議,建議在屋頂上施加鎮壓物,以便火災。《事物紀原》卷八引吳處厚的《青箱雜記》云:漢柏梁臺災,越巫厭勝。建章宮,像屋脊一樣設魚,厭火,也就是這個世界上的吻也是。據《夢游記》記載,漢以宮多火,術士言天上有魚尾星,因為它像房子一樣的說法大致相同。至于吻到底是什么,就不一樣了。有的說是魚尾星,有的說是海里的魚,有的說是龍王之子。可見當時甚至之后很長一段時間,脊柱的形象也多種多樣。從還能看到的數據來看,有的是龍形的,有的是魚形的,有的是鳥非鳥,魚非魚,反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吻獸都是明清時期的產物。在古建筑的屋頂上,有正脊、垂脊、高峰脊、圍脊等部位,各脊的盡頭或轉折處都有吻獸。
在古代,龍吻不能用于普通建筑,主要用于宮殿或寺廟。宮殿的龍吻制作完成后,皇帝將派一個部長來迎接它。安龍接吻時,必須舉行盛大的儀式,燒香,跪拜,以示尊重。
明清時期,龍吻的脖背上插著一把劍,露出扇形劍靶。據說這把劍是晉朝道士許遜的東西。許遜曾任涇陽縣長,勤儉廉潔,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他被稱為許涇陽。
后來,許遜放棄了官員和老師的學習。136歲時,全家42人同時白天飛起,甚至養雞犬也隨之而來。升天后,村民們建立了當地的祠堂供奉,被稱為許真君。宋徽宗時,他們被授予神功妙濟真君的稱號。龍吻上插了一把劍,目的是鎖住龍吻,防止它擅離職守逃回大海;還有,避邪,因為那些妖怪最怕許遜的扇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