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器上的夔龍紋與螭龍紋
龍紋圖案出現在古代瓷器上的時間比較早,大體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原始青瓷,風格類似當時青銅器、玉器等裝飾。東漢以后,隨著瓷器的發明,極具文化內涵的龍紋圖案,結合著刻劃、貼塑、模印、彩繪等工藝技法的嫻熟而成為了流行題材。
定窯龍紋盤
與此同時,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的發展,至宋、金、元時期,瓷器上的龍紋圖案逐漸形成了多種系列,夔龍紋和螭龍紋即為其中較為重要的兩個分支,但因這兩種龍紋圖案在形象上極為相似,故常常被大家所混淆。
夔龍簡稱夔,螭龍簡稱螭,它們都是古代傳說中的龍族神獸。瓷器上的圖案大多寓意著吉祥與美好,同時也常象征著權力與威嚴?!渡胶=洝ご蠡臇|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夔,神魅也,如龍一足。”《廣雅》云:“有角曰虬,無角曰螭?!币虼耍斘覀冊诒孀R一件古代瓷器上的此類圖案時,便將單足單角者稱為夔龍紋,而稱無角者為螭龍紋。
定窯瓷器上夔龍紋
▌北宋定窯白瓷印花夔龍紋方爐現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
2009年河北省曲陽縣定窯遺址出土的實物標本,刻劃在白瓷碗殘片上的夔龍紋為側身,一足,卷尾,上唇較長且上卷,形象與文獻中所記“夔一足”特征基本吻合。完整實物則以現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的一件定窯白釉模印貼花夔龍紋方爐為代表。爐長7.5厘米,高4.2厘米。造型為上大下小的方斗形,平沿,沿下均有兩組簾飾,四壁以勾連云紋為地,再于其上分別裝飾模印貼花制作而成的夔龍紋,圖案形態飽滿,風格古樸,具有鮮明而典型的時代特征。
定窯瓷器上螭龍紋
▌金 定窯白瓷劃花螭龍紋折沿盤(局部)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螭龍作為定窯瓷器裝飾紋樣的發現過程與夔龍紋大致相同,也主要是依據定窯遺址出土的實物標本。但相較于夔龍紋而言,定窯白瓷上的螭龍紋更為常見,且形式多樣,除了以團螭、雙螭、三螭、五螭等多種形式作為圖案的獨立主角外,有的還配以萱草、蓮花、牡丹、海石榴等植物花卉,大大增添了定瓷華麗柔美的藝術呈現效果。典型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定窯白瓷劃花螭龍紋折沿盤,口徑21.8厘米,盤內底飾劃花工藝制作的精致螭龍紋,龍身盤繞,四足,花尾,肘毫和鰭帶曲轉四散并布滿器面,畫面繁而不密,并有了動態之美。從工藝上看,刻劃技法精湛,線條流暢精細,顯示出極為嫻熟高超的制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