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文化旅游:幾種成功的古鎮發展模式
古鎮,美在一個鎮字。大多數鎮都小巧精致,靈動優雅,線條簡單原始。漫步其中,你可以隨意打撈時間故事。這是古鎮的風情,也是古鎮的魅力。
因此,古是鎮的靈魂和氣質;鎮是古的優雅和風情。彼此豐富,相互提升。只有兩者兼得,才能稱之為古鎮。
古鎮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像吸引游客一樣簡單,而且承擔著文化遺產、文化環境保護、原住民就業安置等重要任務。今天,小邊整理了幾個更成功的古鎮,看看他們的發展模式是如何做到的。
麗江古城
舊瓶裝新酒模式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麗江古城,又稱大雁鎮,位于麗江壩中部,建于宋末元初(13世紀末)。古城位于云貴高原,面積3.8平方公里。古城有豐富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包括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和納西族火把節。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古鎮以其獨特的自然遺產、文化魅力、歷史氛圍、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或土著居民吸引了中外游客。麗江模式被旅游業稱為世界遺產帶動旅游發展。麗江地震后,根據新的娛樂結構和度假體驗需求,重新修復古城,創新建設一系列集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古建筑,外觀符合麗江特色,內部舒適現代。
麗江的品牌形象在于小資產階級天堂。其特點是,為了弘揚傳統民族文化,麗江將古城環境和少數民族特色與現代人的娛樂和生活方式緊密結合,大大提高了麗江古城的文化內容。例如,恢復麗江古城獨特的用水沖洗四方街活動和放河習俗;以馬幫為載體,將民族傳統文化與民間工藝有機聯系起來。
平遙古城
整體申遺政府主導模式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春秋時期屬晉,戰國屬趙。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是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明初,為防御外來南擾,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墻的基礎上重建擴建,全面包磚。未來,景泰、正德、嘉靖、隆慶、萬歷進行了十次修復,更新了城市建筑,增加了敵人平臺;康熙43年(公元1703年)建造了四座大城市建筑,使城市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將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隔成兩個風格各異的世界。
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最完整的古縣。平遙古城是明清時期中國漢族城市的一個杰出例子,保留了其所有特點。此外,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它展示了文化、社會、經濟和宗教發展的完整畫面,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物理標本。
2002年,平遙成立了第一家負責平遙古城景區運營、住宿、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項目的股份制企業古城旅游有限公司,是古城保護和新城建設的實施主體。
平遙古城文化旅游地位通過申遺提升;通過各種節日活動和影視劇快速超熱景區。如平遙國際攝影節、平遙國際攝影展等。古城景區一票制的實施,大大加快了平遙古城從社區向景區的轉型;旅游資源的包裝與整合,實現了旅游業向農村的延伸和輻射。全縣30多萬農民受益;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營造良好的旅游發展環境,加快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彝人古鎮
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的旅游綜合體模式
彝族古鎮總面積2000畝,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是彝族文化大觀園和古建筑博物館,主要集彝族文化、中國民居文化和建筑文化于一體。
彝族古鎮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旅游區,也是一種以生活、商業地產和自由景區為核心的旅游綜合體發展模式。
重定位、主題第一、特色民間文化主題品牌吸引重質量、場景創造、塑造文化精品創造歷史夢想重運營、快樂吸引、體驗、開放文化綜合體重營銷、營銷創新、示范社區實體營銷、角色轉變、經營形成1+N發展格局重品牌,先造房,以經營景區的方式經營區域。
閬中古城
娛樂模式創新和風水結構下的整體租賃開發模式
閬中古城早年面臨著資源開發分散、未形成大規模、主題、系列產品的問題,最終跳出古城,以風水為靈魂,整合古城。
在風水文化的主題下,形成了五大風水系列旅游產品:風水景觀、風水城市、風水文化展覽、風水素描、風水旅游紀念品:
文化載體產品——風水山、龍脈、自然風水、建筑風水等觀賞對象;文化景觀產品——風水素描;文化紀念品和商品——風水紀念品、風水書籍、相冊、音像產品等。;風水休閑產品——風水庭院、風水休閑吧、風水博物館、風水街區等。真正跳出古城看古城;打造風水古城,嘉陵第一江山。
閬中古城的旅游發展是將閬中的旅游資源租賃給浙江周莊開發商的一種發展模式。政府統一規劃,授權企業長期控制管理,租賃開發、壟斷建設、經營管理,景區所有者和投資經營者按約定比例分享經營收入。避免傳統模式的不利因素,具有股份制模式的優勢,適應經濟發展水平低、市場機制不完善、旅游業不發達的地區。
烏鎮
文化與商業驅動模式
烏鎮由西門景區和東門景區組成。東門以觀光為主,西門以休閑度假為主。古鎮既保留了古老的民俗特色,又迎合了現代人對時尚休閑的追求,成為古鎮的佼佼者。
專賣、特色餐飲、客棧、酒店、休閑娛樂設施,包括酒吧、足浴、茶館等。
重要活動或表演:以民間節日活動和戲劇節為主,如提燈走橋、長街宴、皮影戲、花鼓戲等。
成功要素: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做基礎設施、管理服務等細節,追求標準化、精細化;沒有教條,結合自己的特點找到突破。例如,旅游節和印象系列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依靠自己的特點舉辦烏鎮新年、兒童節和戲劇節;仔細平衡文化與商業的關系。如果每家商店都需要提交詳細的商業計劃才能開店。如果與烏鎮的概念不沖突,才能允許經營。價格不能隨意過高或低價惡性競爭。周邊沒有大型商業地產開發。
束河仿古新鎮
酒吧和音樂節驅動的模式
以飛花觸水區小巴黎酒吧區、哈里谷國際鄉村酒吧區為代表,通過雪山音樂節、中國情人節等高端文化營銷活動,逐步走向高端定位。
古鎮:是納西族居住的地方,有民居、客棧、酒吧、茶吧、商店、古建筑和景點;
仿古新鎮:專門用于酒吧、客棧、店鋪的開業,包括四方聽音廣場、店鋪、酒店、餐飲等。這些房地產項目的房地產可以集體購買;
配套酒店房地產:古鎮周邊將有8家超五星級酒店,將束河古鎮打造成中國高端休閑度假勝地;
貿易休閑街區:在完善束河老區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新建了200多畝茶馬驛站的貿易街。許多經營民族產品和旅游產品的企業進入。與此同時,各種酒店和酒吧遍地開花。
借鑒:古鎮與新鎮分區治理,聯動發展;以民間表演藝術或活動為引爆點,營造氛圍,推動區域旅游綜合發展。
古鎮的環境和資源不同,發展模式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合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