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水鄉古鎮丨帶你體驗不一樣的江南文化
春雨如酥潤江南,桐油紙傘撐玉蘭;
小橋流水石皮弄,粉墻黛瓦烏篷船;
花格窗欞紅妝繡,吳儂軟語噱評彈;
水牛桑田牽斗笠,茶樓酒肆意闌珊。
江南曾經被中原稱為吳越,后來隨著中原漢人大量南遷,江南成為一個美麗富庶的地區,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饒著稱。江南歷來是中國最富足的魚米之鄉,體現在古鎮小城。它們在生活,文化,建筑,物產等各個方面各具特色。長江中下游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回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總是把北方的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
江南六大古鎮:
碧玉·周莊;拆字·同里;風情·甪直;
夢里·西塘;水閣·烏鎮;富甲·南潯。
江南的周莊、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南潯古鎮,是我國江南水鄉風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城鎮,它們都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小橋、流水、人家”的規劃格局和“粉墻、黛瓦、馬頭墻”的建筑藝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
這里面,周莊開發得最早,知名度也最高;同里人杰地靈,水鄉的自然風光清雅;甪直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相依;西塘面積最大,明清的廊棚、古弄建筑最特色。烏鎮是博物館式的古鎮,以居民風情來展現;南潯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中西合璧的建筑。
六大古鎮是江南水鄉的代表,既有共同點又各具特色。都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
周莊
周莊鎮位于蘇州城東南38公里、昆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著名古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則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有豐富的文化蘊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莊,是個具有九百余年歷史的水鄉古鎮,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環抱。
周莊舊名貞體里。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將貞體里該名為周莊。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著原有的水鎮建筑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萬三后裔所建的沈廳、明初中山王徐達后裔所建的張廳,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
因其年歲久遠,保存較為完整,為文物、建筑、美術、攝影、旅游工作者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游周莊,在周莊民居清靜幽謐的氛圍中,細細體味清澄如水的水鎮風情,確是別有一番情趣。
同里
同里古鎮屬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于太湖之畔,由同里古鎮、同里湖、九里湖、南星湖、洋湖組成,緊靠市府所在地,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鎮區內始建于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同里古鎮是以古鎮名園和水鄉田園為特色的古鎮湖景型景區。景區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擁有“兩堂三橋”、退思園、計成故居、耕樂堂、侍御古坊、環翠山莊等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存,明、清建筑多和名人雅士多。同里古鎮是以住宅園林和明清民居為主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里鎮自宋淳祐四年至清末,先后出狀元一名、進士四十二名、文武舉人九十余名。
甪直
甪直古鎮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于蘇州市東部,西距蘇州城區18公里,東距上海58公里。甪直景區位于太湖東30公里,由甪直古鎮組成,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是以江南水鄉古鎮和古橋系列景觀為特色的古鎮型景區。景區內歷史文化遺存豐厚,古鎮風貌完整,以古橋、商業古街和羅漢塑像占勝,古樸、繁榮、熙攘,歷代人文薈萃,人才輩出。鎮南2公里的張陵山有青蓮崗文化類型與良諸文化類型的遺址。
甪直
甪直古鎮是具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相傳鎮南的吳宮鄉,為古吳王闔閭的離宮;吳王夫差又在鎮西甫里塘北岸筑梧桐園。這里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點有保圣寺、葉圣陶紀念館、江南文化園等。當人們來到甪直,很多人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甪"究竟是怎么來的,這里為什么叫甪直?據《甫里志》載:甪直原名為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
后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又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
西塘
西塘古鎮屬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古名斜塘,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24座石橋將古鎮的五塊地區連接成一片,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石柱木梁橋,至今保護完整。
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為連通兩條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內設在廳堂側面的陪弄,122條巷弄交橫縱錯,構建了古鎮的整體框架,并連接了新、老鎮區。著名景點有薛宅、廊棚、臥龍橋、來鳳橋、石皮弄、圣堂東岳廟、西園尊聞堂、五福橋、永寧橋、燒香港、里仁港等。2017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兩千多米的煙雨長廊是西塘建筑最獨特的標志,廊棚在沿河一側設有靠背長凳。依河而建的街衢,臨水而筑的木格花窗民居,千米的廊棚,使整個小鎮在記中慢慢褪去了色彩,雖有些泛黃,卻逐漸清晰;種福堂、尊聞堂、薛宅等皆是明清時代的建筑,古老而又樸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征,順著高深的屋壁望上去,陰濕天井中透過的陽光在緩緩移動,似流金撒在了斑駁的馬兜墻壁上,讓人慨嘆逝者如斯的時光。
烏鎮
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烏鎮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烏鎮隸屬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
走進烏鎮,白墻、黛瓦、小橋、流水,攜帶著中國水墨畫的氣息撲面而來,雕梁、畫棟、石巷、老屋,見證著歷史滄桑的風情畫卷映入眼簾。東西柵是游客最常游覽的區域,東柵內,東市河內烏篷船不時咿呀往返,藍印花布隨風飄蕩,還有上了年歲的當鋪在訴說著烏鎮的故事。西柵雖缺少些生活氣息,但是每晚西市河的夜景會讓人心馳神往,或者只是在民宿內吃一頓地道的水鄉菜也好,再去老郵局寄上一張明信片,才不枉白來了一次烏鎮。
南潯
南潯古鎮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鎮。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古鎮保護范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一百六十八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88公頃。
南潯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如民國奇人張靜江,“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張石銘,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等。2001年06月南潯張氏舊宅建筑群被評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南潯古鎮獲評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成為湖州市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南潯,和眾多江南古鎮一樣,具有典型的水鄉風貌,不同的是,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個。周莊有陳逸飛畫過的方圓雙橋,甪直有葉圣陶寫過的萬盛米行,烏鎮有茅盾筆下的林家鋪子,而浙江湖州的南潯則默默地守候著她濃厚的文化積淀,等待著真正懂她的游人們,毫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