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上莊古村,中國明代第一村,《白鹿原》又讓它火了
一段時間前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白鹿原》讓人們對白鹿村感到好奇。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作為當代文壇的一部巨大的小說,跨越了清朝、中華民國等歷史時期。面對山西大院古村落眾多,為什么船員們更喜歡上莊古村落?為什么上莊古村落的魅力讓船員們不請自來?
《白鹿原》以陜西關中平原上被稱為仁義村的白鹿村為背景。按理說,陜西是拍攝這部劇的理想場所。但在陜西拍攝時,都是劇組在西安臨時搭景。再漂亮,也是造景。只有在上莊,才能找到劇情所需的真實場景。讓劇組藝人滿意的是,很多場景需要的場景,只要根據劇情稍加修改,就能找到滿意的場景。特別是在新臺上拍攝白靈入黨和白靈養傷兩個場景時,院內場景幾乎完全搬過來。
晉中多次拍戲的導演黃偉對山西的深宅大院非常熟悉,但當他來到上莊時,卻感到震驚。黃偉說:拍攝白鹿原需要大量的室內近距離拍攝。無論場景多么逼真,都很難在拍攝中找到完全的真實性。然而,上莊的古建筑可以滿足船員的要求,甚至墻上的裂縫也是如此真實。這么高品質的古建筑,能保存到今天,真是太難得了!”
在黃偉看來,上莊是拍攝年份戲的絕佳場景,因為村里的古建筑是延續而不斷代的。拍‘年份戲’最讓人擔心的是頻繁的轉場。他所說的轉場,是因為拍攝所需的取景地不合適,導致劇組頻繁移師拍攝。轉場費很高,浪費了拍攝時間。據悉,《白鹿原》劇組每次轉場費為二三百萬元。白鹿原是一部跨度較大的作品,在上莊拍攝的許多場景不需要轉場,可以一次完成。”
黃偉認為,上莊是一個古村落,風格與晉中大院完全不同,整體形成完整。他希望通過這次拍攝的影響,能夠形成以上莊為中心的沁河沿岸古建筑群的實景拍攝影視基地。這樣,就可以吸引大量的年度劇組。如果你有機會,你會來上莊創作。
《白鹿原》在上莊拍攝,形成了很大的連鎖輻射效應。除上莊外,陽城縣潘家庭院、望川、馬溝、中莊、東山、郭峪村、沁水縣湘峪村、澤州縣大東溝、賀坡等地的古建筑也成為劇組的拍攝地。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些村莊靠近上莊,上述村莊以輻射為中心。
山西陽城上莊古村落位于太岳山南麓,沁河東岸,毗鄰蟒河、王莽嶺、覺山等景點。該村沿河建造。保存完好的40多棟官方住宅涵蓋住宅、宗教、祭祀、文化、商業等建筑類型。從中國最古老的元代住宅,明清時期保存的官方住宅,到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風格"樊家莊園"所有這些都被古建筑專家稱為古村落保護的杰出典范,被譽為中國民居第一村。
上莊古村落自古以來就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從明朝中葉到清初的100多年里,有五名進士和六名舉人。有數百名貢品和監生員。當時,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郭峪三莊上下伏,舉人秀才2500,充分體現了人文的鼎盛時期。
上莊天官王府建于宋金時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正品光祿博士、侍經宴、王子太保官、戶、刑兩京四部尚書王國光及其家族幾代人共同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
幾百年來,上莊古村落在形成、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保留了完整的傳統地域文化特色和許多具有歷史見證意義的優秀文化遺產,其設計完全繼承了封建的禮儀和習俗,并在建設初期引入了大量的江南水鄉建筑風格。
古建筑布局以莊河為中軸線,河南岸有天府、進士第、爐峰院;河北岸有沿街庭院、司農第、司徒第、亞元府、王祠堂、大參第、望月樓、參政府、武舉第、樊家莊園等。大量保存完好、外觀封閉、高門深宅的官邸,實現了使用功能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統一,被古建筑專家譽為古村落保護的杰出典范。這是電影《烽火別戀》、大型古裝電視劇《三滴血》、《白鹿原》等重要外景拍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