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東:村鎮如何挖掘和保持傳統建筑特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傳統養一方風情。所謂定地區相比,所謂的傳統離開了特定地區,傳統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建筑必須在特定的地區和文化環境中成長,從而呈現出特定的氣質和布局,這通常被稱為特征。目前,村鎮建設已進入新一輪高潮,地方政府也強調要走特色路線。對此,筆者建議,要建設特色村鎮,必須結合當地傳統建筑特色綜合考慮,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跟風。因此,要梳理和重新認識傳統建筑特色與特色村鎮的關系。
建筑的豐富性是村鎮形成的一般規律中最重要的特征。
鄉鎮傳統建筑的豐富性是由中國地理環境、民族文化和傳統建筑設計理念的豐富性決定的。正是后者與前兩者的高度契合,使傳統建筑不僅形式豐富多彩,而且結構科學合理。
與西方以幾何為主的建筑設計理念不同,中國傳統建筑的設計理念更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傳統村莊沒有規劃和布局,但已經自然繁殖和發展了數千年。它們依賴于天人合一概念的指導。人們注重家庭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合理利用和適度改造自然,創造了豐富的建筑形式,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
廣西地理環境復雜,氣候濕熱。因此,人們因地制宜,創造了干欄式建筑形式。干欄式建筑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房屋,用于居住;下層為桿欄支架,支架包圍的空間用于飼養牲畜。這種房子不僅便于通風除濕,還能避免野獸毒蟲。另一個例子是黑龍江省內河鄂溫克族居住區。其傳統民居撮羅子相當奇特。它是一個圓形的棚子,用樺樹皮和鹿皮包裹著松樹桿。這種窩棚式建筑突出了山林中少數民族獨特的傳統特色。其他地方很難找到這種特征。
傳統建筑的豐富性給了我們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鄉鎮建設中,我們需要做的是維護甚至增加這種豐富性。近年來,一些極端的做法,要實施統一的整改,不是在建設中,而是在破壞中。它不僅破壞了建筑的豐富性,而且也破壞了村民的生活。
從村鎮建設的基本目的來看,建筑的適用性是最重要的功能。
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么要開始。這種類似的現象經常出現在鄉鎮建設中。許多鄉鎮建設只是為了發展,為了項目而建設……因此,好地方卻出現了許多不中不洋的建筑。顯然,這絕不是我們建設的初衷。這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而且嚴重影響了鄉鎮的傳統形象。要從根本上糾正這種不正之風
約翰,國際知名建筑師·建筑的本質是空間,空間的本質是為人服務,波特曼說。幾千年來,我們老百姓建房首先是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這里的居住對象主要是人,當然還包括馬、牛、羊、豬、狗、雞六畜,還有天、地、君、親、師等眾神祖先。住宅是建筑最重要、最本質的功能,是村鎮居民的基本需求。但如今,一些村鎮也在盲目地學習城市,建造一些不倫不類的四不像建筑。
鄉村建筑是用來建造的,而不是用來建造的。必須有新鮮的人和生活,以及傳統文化的存在。只有由這些建筑組成的建筑社區才能反映一個地區的文化特征,形成一個地區的文化氛圍。否則,失去個性,所謂的特征就成了空談。
從鄉鎮發展趨勢來看,傳統建筑是首選。
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未來鄉村建筑的主流和方向必須是充分吸收區域傳統文化元素和融合當代科學時尚元素的建筑。換句話說,它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復合建筑。
毫無疑問,疑是塑造地域獨特性、形成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理念將廣泛應用于鄉鎮建筑中。但這種應用程序不是全面的替代,而是有選擇的繼承。畢竟,傳統建筑所體現的和諧審美精神、嚴肅的倫理規范和對人的終極關懷是不可替代的。只有繼承傳統,才能恢復村鎮建筑本身的價值,形成和展現村鎮的獨特魅力。
村鎮傳統建筑有三種觀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文明的進步帶來了新的時尚,放棄了許多舊的傳統。目前,大多數村莊和城鎮都在發生這樣的變化。然而,傳統城鎮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基礎,不應過度破壞。因此,在鄉鎮建設過程中,要遵循和堅持,在弘揚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保留傳統文化。
傳統建筑文化是構成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基本要素。
目前,鄉鎮建設正在全面展開。但在活潑的背后,也應該有一個冷酷的想法:美麗的鄉村應該美麗在哪里?特色城鎮應該特別在哪里?當然,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必須達成共識,即傳統的建筑文化必須成為美麗鄉村和特色城鎮的基本要素。
在傳統的村鎮中,有很多東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沉淀下來的,屬于村鎮本身,不不可復制的。如果這些東西被破壞和拋棄,美麗鄉村的美和特色城鎮的特色將成為無根的樹木和無源的水。特別是當村莊的紋理被破壞時,整個村莊將瀕臨危險。
傳統建筑的價值不限于建筑本身。
鄉村建筑不僅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環境適應性和生存智慧,也體現了居民的生態、文化和宗教觀。因此,傳統鄉村建筑的文化價值不僅限于建筑本身,還體現在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活中。它們是真正的固化音樂和語言。
位于風景秀麗的筆架山下的浙江省永嘉縣蒼坡村。一開始,當地人就引入了文房四寶的理念來布局村莊建設。所以村里真的有筆墨紙硯:走進村里,可以找到筆架山腳下的筆街,端頭斜的條石做的墨條,3000多畝的紙,池塘做的硯臺。整個村莊盎然,別有一番意蘊。這就是傳統鄉鎮建筑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目前的鄉村建設存在一個普遍的大問題——許多人已經完全放棄了傳統的建設理念和自然和人類統一的生態概念,而不是根據當地情況采取措施,而是簡單地做主義,盲目地復制。這嚴重破壞了鄉村建筑的本質。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建設。我們的建設應在保護鄉村建筑本質的基礎上進行,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鄉村傳統特色。
提倡傳統建筑不是拒絕現代建筑。
在鄉鎮建設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現象。有些人盲目地拒絕新建筑,甚至把它們稱為垃圾。他們甚至故意建造一些新的隱蔽房屋,認為這正在恢復傳統。顯然,這實際上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是建筑業的一種新的沙文主義。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把原來的普通土房翻蓋成建筑是可以理解的。為什么有人要否定?誰愿意住在茅棚里,故意委屈自己?似乎有點令人費解。以建筑為代表的現代建筑的普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億萬人民的合理期待。歷史必然會向前發展社會,更新居民建筑。要正確引導和合理發展,不能盲目否定新建筑。
挖掘鄉鎮傳統建筑特色的三種方式:
在鄉鎮建筑領域挖掘和恢復傳統特色,不僅僅是建造一些新的舊建筑,或者在新建筑上粘貼一些舊書法和繪畫,掛一些紅燈籠。我們需要完成的是一個系統的項目。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恢復傳統建筑的概念和文化,然后開始具體的建設工作,最終形成繼承傳統文化的特色社區。
保護具有文物價值的傳統建筑。
截至目前,國家已公布了4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覆蓋4157個村落。這些都是國寶村,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維護中國后代文化認同的紐帶。他們迫切需要保護。為此,有關部委還聯合發布了相關保護指導意見,引導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和保護傳統村落。
當然,除了這些列入保護名單的傳統村落外,許多普通村落中還散落著大量的古屋、古橋、古廟、古祠堂等傳統建筑。它們仍然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和社會價值,也需要保護。
因此,要擴大傳統建筑的保護范圍,及時保護具有文物價值的傳統建筑。
適度現代化普通傳統建筑。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多數現有的傳統鄉鎮建筑越來越落后,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在保持當地建筑風格特色的基礎上,采用現代人性化設計,改善和優化內部設施和外圍環境。
比如南方一些土家村的吊腳樓,造型美觀,民族特色獨特。經過多年的沉淀,它們已經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看起來恰到好處。但是當你走進去的時候,你會發現房子里唯一的窗戶又小又窄,導致冬春取暖用的火池根本排煙不暢。吊腳樓多為木結構建筑,私密性較差。有些吊腳樓還人畜混居,衛生環境可想而知。所有這些都不適合現代生活,需要改造和創新。例如,我們可以擴大窗戶的大小,增加窗戶的數量。特別是關于人畜混居的問題,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合理糾正和引導人畜混居。
因此,在保留原生性的基礎上,鄉鎮建筑的改造還需要借鑒現代理念和方法,采用現代材料和技術進行適當的改造,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
注意在新建現代建筑中植入傳統元素。
如今,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新建筑的取向。如何讓每個人都同意和滿意?我的建議是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融入傳統文化精髓,使建筑具有地方特色。此外,我們應該保持這一特征的完整性和可識別性。p>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研究和梳理鄉鎮建筑文化的元素。這些元素不僅要從建筑中找到,還要從生活中找到。然后,運用一些現代技術和概念,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建筑中。這種既保留了傳統元素,又滿足了現代人需求的建筑,將使村村莊生存和持久。因為這樣的村鎮,是有根有葉的村鎮,是人人喜愛的村鎮,是符合時代潮流的村鎮。
本文選自《中華民居》雜志NO.1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