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西岸有千年古鎮見證興衰!
打開網頁,隨意搜索古鎮,幾千年的積累,將文明的續存灑滿了中國。以湖南為例,有優雅夢幻的鳳凰古鎮、安靜樸素的黔陽古城、魚都水鄉的喬口古鎮、漢族古鎮上的甘棠...隨便趕出一個值得細細欣賞琢磨。相比之下,靖港寒酸多了。整個古鎮只有八街四巷七碼頭,主街只有1275米。與其說它是一個城鎮,它可能更像一個古老的村莊,潮濕斑駁的青石板路,蜿蜒的小巷,閃閃發光的水道和高拱的石橋。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一百年前就是湖南四大米市之一,省內淮鹽主要經銷口岸之一,省內第一個繁榮集鎮。據記載,鼎盛時期,靖港有3000多艘來自微水、湘江的寧鄉烏茲船,平日停靠的船只約為1000艘。民謠船到靖江口,順風不走。很難想象現在的小街道,百年前沿的街道上鋪滿了商人,到處都是商人。船上到處都是水道處都是水道,電纜拉松,影響了整個湖湘的口糧生命線。
走在靖港的街道上,兩邊都是小手工藝品和各種小吃。與許多具有商業氛圍的古鎮不同,它們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銷售。如果你累了,你可以去散步。如果你不適合轉身,商店就不會有太多的說服力。它們似乎適應了和平舒緩的氛圍,就像城鎮一樣。
據說靖港原名為魏港。后來唐代著名將軍李靖文武雙全,平定江南后駐軍。軍隊紀律嚴明。為了紀念,人們把魏港改名為靖港。腳下這條不太長的路,曾經是一千年前將軍橫刀的痕跡。這樣,走在上面似乎有點厚。再往前走,曾國藩行營赫然入眼。曾國藩作為晚清的著名大臣,在生活方式上也受到了許多現代名人的尊敬。然而,在軍隊開始時,他第一次率領軍隊,但在靖港,他被太平軍打敗,在河邊充滿了鮮血。因此,曾國藩兩次投水自殺。如果不是下屬的救援,將來就不可能扭轉局面。不知曾國藩成名后會不會偶爾想起湘江邊這個悲傷的地方?
靖港不僅經歷了兵營的風暴和港口的興衰,也見證了現代革命的號角。1930年,中共湖南省委辦公舊址依然存在。展覽館展出了賀龍、朱德、彭德懷等30多位祖先珍貴的書法手跡。革命期間,近5000件文化大革命物品,如布票、糧票、郵票、紅衛兵袖章、紅衛兵旗等,似乎都在講述這個即使衰落的小鎮,也從未脫離過時代的利益。
靖港在夕陽的余暉中美麗而沉默。它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和一百年的興衰。它混合了商人的積極性、相遇性和狂熱性。喧囂的歲月過岸,卻慢慢過去,不再停留。(文本/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