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村落之戰 10年消失90萬個
最近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古村鎮會議向外界透露,近15年來,中國傳統村落急劇下降近92萬個,并以每天1.6個的速度繼續下降。這樣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許多專家呼吁盡快建立檔案,澄清和搶救傳統村莊的家庭背景,并發布專門保護中國傳統村莊的法律法規。
中國古村落之戰 10年消失90萬個
祭祀,老水車,山間新綠...一個村莊或一個老莊子往往寄托著許多人無限的鄉愁。但現實是,這些不遙遠的鄉村生活正在慢慢遠離我們。
如今,我國傳統村落總體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集中在西南、華東地區,云南、貴州兩省數量最多。根據中國第一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報告(《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自2003年以來,中國已公布了6批27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和4批4153個中國傳統村落。
然而,古村落的救援和保護進度遠遠趕不上古村落逐漸消失的速度。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主席馮吉才曾擔心地說:如果這些古村落消失了,它們就消失了,皮膚也消失了,毛會怎么附著。我們在哪里可以找到懷舊?
在消失的村莊中,許多是具有歷史風格的傳統村莊。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自然村從363萬大幅減少到271萬,10年減少了90多萬,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其中包括大量傳統村落。
如何與時間賽跑搶救的古村落活下去?
除了古村落數量的急劇下降外,一些傳統村落的破壞現象也在繼續上演。在全國各地,破壞古村落的例子數不勝數。在四川和重慶,由于嚴重的空心化和缺乏管理,許多村莊的房屋結構松動,傾斜明顯,一些精致的門板、窗戶和木雕掉落。
許多致力于古村落文化研究的專家和志愿者并不局限于此。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面臨著弱勢現象。中南大學中國村文化研究中心專門從事村文化的吳燦舉例說,云南考察組考察的14個傳統村落中,一般有1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申請材料。
但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村莊除了保留良好的民族傳統習俗外,在村莊中很難找到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如此,古村落的古橋已經退化為垃圾場,沿街兩側的大量食物殘渣也在腐爛和發臭...許多傳統村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面臨著環境破壞和污染的威脅。
吳燦承認,必須出臺保護中國傳統村落的法律法規,鼓勵傳統村落制定保護村落的鄉鎮規章制度。同時,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也應納入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
建立‘保護責任調查制度’,將傳統村莊保護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文化保護作為加快城市化的主要任務之一。吳燦還發現,中國對傳統村莊的保護和利用已經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各行各業積極參與的模式,但在相關參與者中,原居民的發言權很容易被忽視。
因此,他建議,在規劃和設計傳統村落的保護或利用時,政府也可以適當下放管理權,讓原住民有機會參與傳統村落的保護。目前,中國各地也在加快拯救正在消失的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