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家園林藝術文化基礎
中國皇家園林起源于整個中國園林體系中,地位最高,建筑最壯觀,藝術價值最高。任何藝術都有其文化基礎。本文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原始游牧遺產、仁學思想、皇權觀念、宗教信仰、娛樂意識、隱逸情結等文化因素來探討其在中國皇家園林藝術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探索和創作,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在歷史上呈現了許多著名的園林,總結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建筑藝術經驗,構建了一個民族風格非常鮮明的園林建筑藝術體系。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所體現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場景融合的美麗境地,在世界園林建筑藝術中獨樹一幟。
建筑風格與民族文化基礎密切相關。中國古典園林大致可分為四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和宜郊風景園林。其中,皇家園林起源于整個園林體系中最早、最壯觀、地位最高。在其發展過程中,皇家園林既有一貫之處,也有不同時代的烙印。本文試圖從傳統文化與園林藝術的關系出發,揭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的文化基礎,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皇家園林藝術和整個古典園林藝術。
一、原游牧遺風的影響
中國皇家園林起源于什么時尚?據記載,最早的花園是君主游獵的場所。夏代第一位君主啟更喜歡打獵。啟的兒子太康帶著家人去洛水北岸打獵,連續幾個月被后羿奪走。《夏書?《五子之歌》中所載的太康尸位以逸豫,盤游無度,于洛之表,十旬弗反,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河,正是這件事。狩獵最初是人類早期獲得食物和維持生命的主要手段,但此時,對于最高統治者來說,狩獵的目的不再是謀生,而是一種野蠻和殘酷的消遣。普天下,莫非王土。既然統治者有打獵的偏好,就要準備一個適合打獵的場地,
這里有最早的花園限制,也就是說,有計劃地在自然界中非常簡單地圍繞著宜人的氣候,山、水、樹、草、動物、鳥類,作為君主的特殊獵場和休閑場所。后來,固定的住房和日常生活設施,包括君主家屬和隨從的住房,在局限內建造,具有離宮園林的基本特征。從歷史記載來看,這種情況在商代已經形成。《史記?殷本紀載:帝紂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于是厚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滿宮殿。益廣沙丘花園平臺,多取野獸八卦。紂時疆域,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均為離宮別館[3]。這種離別宮園林風格后來廣泛應用于君主宮廷建筑環境中,成為可居可游的大型皇家園林,開啟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先例。
二、仁學思想的影響
仁是古代一種意義重大的道德觀念。仁者愛人,所以仁的核心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親愛。周初,我國皇家園林建筑指導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以仁為核心的政治觀念即將引入園林。《詩經》皇家園林的早期記載是《詩經》?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百姓攻之,不日成之。不急,民子來。王在靈限,鹿游伏。鹿卓卓,白鳥鶴鶴。王在靈沼,魚躍。這些詩反映了周文王經營的園林具有臺、局限、沼、即臺、局限、沼三位一體的建筑特色。臺灣用于望大氣,察災祥,時觀游,節勞失;局限用于養獸;沼澤用于養蟲魚。而這首詩歌頌的是民眾樂文王之德,甚至澤及鳥獸昆蟲。正因為如此,說園?修文章說:積恩為愛,積愛為仁,積仁為靈,靈臺為靈,積仁也。正是因為周文王的仁政思想和政治行為得到了普通人的認可,建設靈臺的工程進行得既快又好。周文王修靈臺也可以作為施仁政的一部分。勞民而不怨是什么境界?人們要么入園砍柴,打兔子什么的,也不受處罰,這方七十里的局限,其實是與民共之。周文王的仁愛也推動了鳥獸,使園內鳥獸成群,人來不驚,成為原始動物園。此時的局限,與夏商時代充滿殺戮氣息的局限有天淵之別。
三、影響皇權至上觀念
作為世界上最高的統治者,皇帝需要從多方面表明自己是至高無上的,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園林建筑中這種心理表現強調宏大的特點。荀子說:飲食很厚,聲樂很大,臺榭很高,花園很廣,臣使諸候,一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而天子的禮制也是如此。臺榭很高,花園很廣的云云,正在解釋這個問題。在這種心理和特權的支持下,歷代皇家園林建筑以追求宏大為特征。統一六國后不到12年,秦始皇建造了500或600座宮殿。上林園建造宮殿合一的阿房宮時,使用了70萬農民工。建成后,覆蓋300多英里,隔離天空。楊迪皇帝西苑周二百里。
明清時期,北京天壇祈年殿是祭天的地方,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原則設計,曾是北京規格最高、高度最高的建筑之一。圓明園不僅吸收了江南風景和園林的精髓,而且根據北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進行了模仿,形成了不同景區壯觀的離宮皇家園林。它建了150多年,周長10公里,占地500多畝,雖然面積遠低于秦漢,但仍是當時世界上最壯觀的皇家園林。其至高無上的規格也不能被別人超越。清嘉慶年間直隸總督胡季堂彈劾的20大罪中,第13大罪是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烏瑤臺無異,不知是什么肺腸!這一條足以定死罪。皇家園林的門禁非常嚴格。除了工作人員用腰牌進出指定門戶外,連王公大臣都不允許進入。乾隆皇帝的侄子果郡王永私下去清怡園藻鑒堂玩。事發后,他受到嚴厲懲罰。事實上,他被取消了皇室參政權。
四、神仙信仰的影響
秦漢時期,追求戰國以來流行的求仙幻想永生不老的理念。人登極位,唯一難以區分的是年齡不斷增長,日復一日地走向生命的盡頭。因此,延長生命,幻想永生已經成為最高統治者最大的需要,想要仙女藥永遠生活在仙境中,成為皇帝最大的追求,不惜付出最大的代價——從秦始皇到唐太宗。皇家園林在追求宏大廣博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建筑模式。據《史記》記載,秦始皇聽了方士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潁州、仙人居之的誘惑,派徐福率3000名男孩和女孩到東海求不死之藥。此外,咸陽還在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為自己創造人造仙境。
漢武帝比秦始皇更擅長求仙。他在修建宏大的離宮和章宮時,鑿了太液池,在池中筑起了蓬萊、方丈和盈洲,就像一個模仿海上仙境。一池三山園林建筑模式始于秦漢時期,旨在祈天求仙,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同時,這種一池三山的模式也奠定了隋唐以后景觀為主體的基本格局。例如,楊迪皇帝在洛陽建造的西苑:周二100英里,內部是大海,仍然建造三座山,建造十六個庭院,或劃船,習采菱之歌,或飛橋閣道,演奏春游之歌。這種建筑模式可以看作是秦漢一池三山園林建筑模式的靈活性。在我國現存的《唐人宮園圖》中,層疊的山石、樹木、樓閣清晰可見,幽境中嚴整的宮殿臺閣、水榭朱欄,猶如仙境。這些都說明了神仙信仰對中國皇家園林建筑模式的影響。
五、縱情淫樂思想意識的影響
富貴思淫欲是人之常情。各朝的帝王,越是末期,越貪欲淫樂,以致亡國。皇家園林建設中也強烈反映了這種縱情淫樂的意識。商紂王建鹿臺,七年后,它的大三,高千尺,臨望云氣;擴建沙丘花園,多拿野獸和鳥放在里面,聚在一起,樂于沙丘,以酒為池,掛肉為林,讓男女相互競爭,為長夜飲,讓人怨聲載道。春秋時節,吳王營姑蘇臺,三年乃成,周旋盤曲,橫跨五里,崇拜土木,努力工作,宮妓千人。上別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造千石鐘。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龍舟,舟中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戲。后來重蹈覆轍者,代代相傳。盡管這些縱情淫樂君王的園林建筑增加了人們的負擔,但在造園藝術上卻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六、山水自然審美意識的影響
中國的審美意識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即對自然景觀的審美愛好。當時,士人們追求一種優雅的山脈和森林之樂,即所謂的景觀有清晰的聲音。他們探索自然景觀美的根源和本質特征,創作景觀詩歌和繪畫,促進了自然景觀美的審美需求和景觀建筑風格的顯著變化。
魏晉南北朝莊園經濟發達,私家園林繁榮。私家園林注重選擇自然風光優美、自然野趣豐富的環境建造別墅園林,使園林建筑藝術進入園林建設的新階段,提煉和總結自然景觀美。謝靈運莊園建設模式,可作為這方面的代表。他在《山居賦》中自敘其莊園建設模式時說:面南嶺,建經臺,倚北阜,筑論壇,傍危峰,立禪室,臨浚流,列僧房。納萬代芬芳百年之高木。正因為如此,謝靈運莊園被《宋書》作者譽為盡幽居之美。
受此影響,六朝皇家園林也倡導自然,追求林泉之趣、田園之樂,注重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風格。《世說新語》有記載:晉簡文帝進華林園,顧謂左右說:你不必遠離你的心。如果你有林水,你會有自己的想法。感鳥獸禽魚,自來親人。根據《洛陽圖經》:華林園,曹魏時期在洛陽建造的著名皇家園林。晉簡文帝進入華林園,即莊子和惠子游浩梁魚樂的審美情趣,說到華林鳥獸魚的親人,魏晉皇家園林崇尚自然美,追求林泉的藝術風格也可見一斑。這對后來建造的大量離宮館也追求再現自然景觀的審美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七、佛寺、道觀建筑思想的影響
佛教和道教的園林建筑風格對中國的園林藝術有重大影響。佛寺道觀往往選擇地理環境優美或危險的地方,象征著自己的超凡脫俗。惠遠是晉代的僧侶。根據《高僧傳》的傳說,惠遠在廬山修建了東林寺。創造精舍,洞盡山美,負香爐之峰,瀑布之溝附近,石頭依舊堆積,即松清泉環階、白云滿室。回到室內別置禪林,森樹湮凝,石徑苔合,凡在瞻履,都神清氣肅。慧遠是人們幻想和追求的神仙生活境界的現實。例如,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多才多藝的皇帝。
他崇尚道教,自稱道君皇帝。宋徽宗除書畫外,還為園林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汴京宮東北角壽山皇家園林艮岳宋徽宗于政和年間命太監。他有意識地將道教對自然美的理解和追求轉移到園林創作中,精心設計,巧妙裝飾,以非常靈活、多樣化的創造出一種新的皇家園林風格。它主要通過纖細優雅的風格創造美麗的藝術理念,與秦漢時期追求宏偉的審美意識形成鮮明對比,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的皇家園林建筑藝術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清代承德避暑勝地著名的72個景觀成功地利用了自然環境、動態和運動,聚集和分散得體。由于山地建筑室、順勢開路、理水引流、泉水、瀑布、池塘、河流、池塘和湖泊,形成了不同的水景。綠樹和芳草環繞的亭子與遠山近水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成功地將自然美與藝術美融為一體。
圓明園基本上是在平地上挖池造園的水景園。雍正以后,乾隆多次下江南,命令園林工匠盡收江南風景和園林精華。根據北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他在圓明園中移天縮地,精心模仿。有40個著名的場景。園林中的景觀既有自己的體系,又有相互借鑒的陪襯。因為它們繼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并進行了再創造,成為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最高成就的作品。(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