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中國園林藝術典范
頤和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占地290公頃,主要由宮廷區、萬壽山、昆明湖組成,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園林風光。公園里有3000多座宮殿、寺廟和園林建筑。不同風格的建筑既是一體的,又是相互聯系的。同時,巧妙地以西山和玉泉山為背景,將人工建筑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典范。
萬壽山是燕山的余脈,高約60米。建筑群建在山腳下從山腳下的云輝玉宇牌樓,經過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形成了一層層上升的中軸線,直到山頂的智慧海。爬上萬壽山,整個昆明湖盡收眼底,綠柳拂岸,遠山如黛,突然仿佛在畫中。
排云殿位于萬壽山前建筑的中心。它最初是乾隆為母親的60歲生日而建造的延壽寺。后來,慈禧將其重建為排云殿。這是慈禧住在公園里,在生日那天接受朝拜的地方。從遠處看,排云殿與拱門、排云門、金水橋和二宮門連接成一條直線。這組建筑是頤和園最壯觀的建筑群。
佛香閣位于萬壽山前山中心的山腰。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的鐵梨木擎天柱。原閣在咸豐十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后,光緒十七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竣工。它是頤和園最大的項目,也是皇室燒香敬佛的地方。
萬壽山頂最高的宗教建筑是智慧之海。這是一座完全由磚石制成的無梁佛殿。建筑外層裝飾有精美的黃色和綠色琉璃瓦,上部還裝飾有少量其他顏色的琉璃瓦,多為紫色和藍色。特別是,它的特點是嵌入寺廟外墻的1000多尊琉璃佛。因為寺廟供奉無限壽佛,也被稱為無限寺。
昆明湖位于萬壽山南麓,約占倒置面積的四分之三,是中國園林中最大的湖泊。但其水面并不單調,而是充分利用了水面的空間,使其更具江南風情。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花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有一個長堤——西堤,從西北向南蜿蜒。西堤及其支堤將湖分為三個不同大小的水域,每個水域都有一個湖島。西堤從北向南建有六個不同風格的橋亭:邊界湖橋、陳峰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樂壽堂原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咸豐十年(1860)被毀,光緒十三年(1887)被建。面對昆明湖,樂壽堂背靠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堂前有慈禧乘船碼頭。樂壽堂殿內有寶座和御案,西套為臥室,東套為更衣室,室內紫檀大衣柜為乾隆年間遺物。銅鹿、銅鶴、銅花瓶陳列在樂壽堂庭院內,取名六合太平。院內花卉種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意玉堂寶貴。
玉蘭堂建在昆明湖畔,是一座三合院式建筑。正殿玉蘭堂朝南,東配霞芬室,西配蓮藕香榭麗舍大街。東廳可以去仁壽殿,西廳可以去湖邊碼頭,正廳后門直接面向宜云館。后檐和兩座配套大廳的磚墻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的重要歷史遺跡。
大劇院位于德和公園,與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紫禁城的暢音閣全稱為清代三大劇院。劇院共3層,后臺化妝樓2層。屋頂上有7個天井,地板上有地井。舞臺底部有水井和5個方池。玩鬼戲的時候,可以從天掉下來,也可以從地出來,也可以引水上臺。
和諧公園位于萬壽山腳下。它是一個獨立的公園,有南方的花園風格。公園里有13個亭臺樓閣、大廳和亭臺樓閣,由100條走廊和五座不同形式的橋連接。花園北角有一座長長的假山,大部分材料都是珍貴的太湖石。
走廊位于萬壽山南麓,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走廊。走廊的第一根梁上有1.4萬多幅畫,包括景觀、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